演说创造财富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一 个成熟的演讲者,从不掩饰他们自身的某些缺点和不幸。 在演说中,向听众展示最好的一面,固然能给听众更多的 力量和信心,但是,向听众展示自己的缺点、软弱甚至伤 痛,并深入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最真实的一面呈 现给听众,反而会更打动人心,更具有说服力。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季羡林,曾经在一次演说中,很 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悔”。季羡林在演讲中说:“ 我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就是 :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我出生于山东一个极端贫困的村 庄里。我们家是贫中之贫,真可以说是贫无立锥之地。我 在母亲身边只待到六岁,就离开亲生父母,为省城的叔叔 家所收养。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 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我暗暗地下定了 决心,立下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 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 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 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 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 季羡林在这段演说中,表达了自己的悔恨,也深入剖 析了自己的“痛点”,运用自己身上真实发生的故事,表 达了自己真切的情感和未对母亲尽赡养义务的愧疚之情。 一个一生获得那么多荣誉的人,最后悔的竟然是没有待在 母亲身边,好好赡养母亲。这不禁会让很多听众感触颇深 ,劝告自己一定要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多花时间陪伴。而 这就是真实表达自我的力量所在,它并不会影响你在听众 心里的地位,会让听众更加信赖你。因为,只有真实存在 的事情才能打动人心,让人信服,虚假的东西迟早会被拆 穿,不仅不会让听众信服,反而会使演说者在表达的时候 ,丧失语言的力量。 然而在实际的演说中,很多演说者为了在听众面前树 立一个完美的形象,会刻意隐藏真实的自己。但是“群众 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的不真实很容易在他们面前败下阵 来。最终只会导致听众降低对你的信任度,你的演说也自 然会失败。所以说,演说者在演说中,需要展示一个真实 的自己,以真诚打动你的听众。 (1)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作为演说者,我们要知道,你并非“圣人”,所以不 要害怕听众会发现你身上的缺点。你只要尽情地去展示就 行,相信你的听众会接纳一个真实的你。在演说中,你要 让他们知道,你跟他们一样,在某方面有缺失,是一样会 哭会笑的人。因为只有这样,听众才会有代入感,才会愿 意去接受你传递的思想,并且真切希望通过这种思想改变 自己对世界的认知,重塑完美的自己。 但是如果你一直给听众展示的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形象 ,那么不但不会激励听众,给听众信心和力量,反而会让 听众对你产生怀疑。他们会想,像演说者这样没有经历过 困难,一直都顺风顺水的人,只是少数。听众会认为这些 都是天赐的,不可能会改变,进而很可能会认为你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