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中(再认识丰子恺特集)

知中(再认识丰子恺特集)
作者: 编者:罗威尔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8.90
折扣购买: 知中(再认识丰子恺特集)
ISBN: 9787508688756

作者简介

马永飞 马永飞,1973年9月生于浙江桐乡。现任桐乡市丰子恺纪念馆馆长,桐乡君匋艺术院*支部**,文博馆员。2002年在君匋艺术院藏品科工作,从事书画鉴赏和研究,2011年任君匋艺术院副主任,2015年调任桐乡市丰子恺纪念馆馆长,主持策划举办丰子恺逝世40周年纪念活动、丰子恺纪念馆馆藏精品展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和展览。 止庵 止庵,1959年出生于北京,原名王进文。传记随笔作家,周作人、张爱玲研究者,自由撰稿人。代表作有《惜别》、《周作人传》、《神拳考》等。 刘树勇 刘树勇(老树),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视觉文化评论家、民国影像研究者、当代画家。 林素幸 林素幸,****学者,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学系专任副教授,从事与丰子恺相关的学术研究将近20年。学术专长:中国美术史,东亚近现代美术与西方之交流,绘本与插画艺术,书籍装帧艺术与大众文化之传播,庶民信仰与**艺术以及**美术史。 周以量 周以量,*本文化学者,比较文学研究者,*本电影介绍者。毕业于*本东京都立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比较文化·比较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译著有《富士山与*本人》《括号里的(*本人)》《*本**史》《小津安二郎周游》《导演小津安二郎》《小津安二郎的反电影》《圆点女王:*间弥生》等。 吴浩然 吴浩然,1974年11月生于山东汶上。自幼爱好书画和藏书,因痴迷丰子恺艺术,2004年定居在丰子恺的故乡——浙江桐乡。2005年至今,跟随丰一吟研究丰子恺。2010年5月—2014年7月,任桐乡市丰子恺纪念馆馆长。现为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省美协会员、浙江省漫协理事、桐乡市丰子恺研究会副会长。 宋菲君 宋菲君,丰子恺的大外孙。1966年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研究员、博导,美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员(SPIE Fellows)。

内容简介

在石门湾里,人们常说“只要姓丰必是举人,举人必是姓丰的”。这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丰姓在丰子恺老家极为少见;其二,丰子恺的父亲丰鐄是清朝光绪年间*后一科的举人之一。幼时的丰子恺曾被父亲的用人褚老五抱着调侃:“石门湾里没有第二个老爷,只有丰家里是老爷,你打起来也做老爷,丰老爷!”不过,他没想到的是,丰子恺虽没做成石门湾的“老爷”,却成为后来中国无人不晓的“漫画家”。 丰子恺描写自己父亲的笔墨并不多,父亲的形象在他记忆中也大致停留在幼时。父亲丰鐄在36岁中举人时,丰子恺只有4岁。在此之前,丰鐄考过三次却迟迟不中,每次考完都闷闷不乐,茶饭无心。丰子恺依稀记得父亲中举人的场景,那是在中秋过后的某**:“父亲戴了红缨帽,穿了外套走出来,向北三跪九叩,然后开诰封……”在这仪式前,丰家挤满了人。但遗憾的是,丰鐄在中举后不久便遭逢母丧,丁忧在家;加上丰鐄中的是“恩政并科”*后一科,科举制度没过多久便被废除。因此,丰鐄没有跨过这个“金门槛”,也无缘仕途,只得在家里设私塾授徒,坐上了冷板凳。此后,丰鐄的*子过得十分寂寥,只是饮酒看书吸鸦片。但在丰子恺的记忆中,父亲*爱吃蟹,在中秋之夜赏月与父亲一起吃蟹成为他难以忘怀的记忆。 而母亲钟云芳在丰子恺的记忆中则是一个严肃、少言寡语的人。丰子恺的母亲生前不曾摄取坐像的照片,但在丰子恺脑海里,母亲一直是“坐在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家中西北角的八仙椅可以说是丰子恺母亲的专座。尽管这把椅子坐起来并不舒服,但却象征着母亲的光辉。自丰子恺的父亲丰鐄去世后,家中所有内外事务都由丰子恺的母亲一人打理。家务事越多,母亲呆坐在椅子上的时间也越久,她时常望向门外,偶尔与工人们谈事。在丰子恺对母亲钟云芳的回忆中,很少看到他与母亲的言语交流,*多的是丰子恺对她在“椅上”的描写: 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成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一直到丰子恺求学归来,走进家门,他还是能看到母亲坐在老屋西北角的八仙椅上。直到母亲逝世,那只八仙椅上才再也看不到坐在上面的母亲。尽管没有母亲坐像的照片,但母亲坐在八仙椅上的姿态却久久印刻在丰子恺的脑海里,连同那“口角上的笑容”和“眼睛里严肃的光辉”,时时给予他爱与警醒。 《再认识丰子恺》是内容品牌知中ZHICHINA系列的**5本特集书。本书从漫画、散文、音乐、翻译、艺术教育、出版设计等维度,**呈现丰子恺70余年的真实人生!适逢丰子恺诞辰120周年,《再认识丰子恺》对丰子恺及其时代产业进行了解读,也是对这位艺术大师的纪念与致敬。 丰子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教育家,以融合中西画法创作漫画及散文而**。他曾将人生比作一册大账簿,簿中记载着世间过去、现在、未来的因因果果。他恒久地热爱生活,记录生活,用笔尖创造了一个属于他的率真宇宙。 *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曾评价丰子恺:“如果在现代要寻找陶渊明、王维这样的人物,那么,就是他了吧。他在庞杂诈伪的海派文人中,有鹤立*群之感。” 澳大利亚学者白杰明认为:“丰子恺*大的成就,或许是在20世纪变幻无常的政治中,始终保持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当许多人在艺术创作与政治活动之间进行痛苦的选择时,他没有被现实击溃,也不为历史所出卖。” 无论你是否了解丰子恺,你不会想错过他与他作品中的温和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