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与求死--晚清政坛的另类观察/晚清政坛笔记系列
作者简介
王学斌,历史学博士,文史作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晚近学术思想史、文化史及民国人物研究。出版有《大漠荒芜》《别样**》《民国底气》《教我如何不想他》等著作多部,现就职于****校。
内容简介
1903年的一个初春午后,大清国的***慈禧罕 见地离开颐和园,起驾来到交道口菊儿胡同一所中西 合璧的老宅院。老佛爷之所以屈尊至此,原因很简单 :她的*臣荣禄病了,而且病得极重! 走近荣的病榻,慈禧不忘打趣道:“尔常言尔是 康*,尔曾得尔友之若何新闻?彼实奸臣,负尔好意 ,竟致反噬!”这话若是对着旁的大臣说.估计听者 就要吓得尿裤子了。与乱*结盟,这**罪不可赦。 然而荣禄淡然一笑,道:“彼等既逃亡海外,何事不 可为?些微清议,吾亦知其骂我。近支王公无意识之 举动一至如此,得毋为康*庆幸乎?”如此自我解嘲 的方式,既撇清了罪名,又起到讽谏之效果。 眼瞅着荣还能兴致盎然地开玩笑,慈禧心中的担 忧算是暂时放下,愁云似乎将逐渐散去。 谁知这竟成了二人*后一面。三天后,4月¨* ,荣禄撒手人寰。不久,一家西方大报刊布了这样一 则社评: 荣之为人,据中国士夫之见,实能尽人臣之职分 ,且颇有大臣风度,通达治理,可任大事。……综慈 禧听政五十余年以观,有治世之能,而又赤心报国者 ,仅曾国藩一人。自此以往,则不得不推荣禄。当满 洲皇族盲于大计,例行逆施,既暴且弱之时.荣禄之 先见及勇毅.实大有补救于**也。由其柄国之*, 以至辞世之年.吾等观其所为,实乃慈禧*忠之臣, 亦为*有识解之参谋。……故中国事势现虽无定,而 有一事则毫无疑义者,即吾人当永远纪念此明决勇敢 之荣禄。 至此,继鳌拜、和砷、肃顺、奕訢之后,清代的 *后一位满族丈佬也与世长辞,一个时代结束了。 早年沉浮 能成为满族大佬,这与荣禄早年的不堪经历密切 相关。 荣是个标准的“*二代”。荣禄祖上世代从*, 为大清朝屡立功勋。远了不说,他祖父在镇压回疆时 捐躯,老爹也不甘其后,在剿灭太平天国的战斗中阵 亡。一门两代忠烈,朝廷特意赐修“双忠祠”,以示 表彰。 好的出身,自然保证荣禄一进官场便春风得意, 直接恩荫为工部主事。*牛的是,人家荣禄还有** 硬的关系。他有两个妹妹,一个嫁给晚清**的旗人 状元崇绮,另一个嫁给宗室昆冈。崇绮的老爸是道光 朝的大学士穆彰阿,昆冈后来成为大学士。一个妹夫 是大学士之子,一个妹夫是未来的大学士,荣禄堪称 左右逢源,“官系”无边。 当然人家荣禄也不是吃白饭的。上班不久,宫中 发生大火,刚好荣禄当天值班,他率领众侍卫奋力灭 火。恰在此时,咸丰皇帝在远处督察救火情况,他遥 望一人身着绛色官袍,不顾个人安危,在火海中不断 进出抢险。于是他询问身边御前大臣,这个年轻人是 谁。下人告知此人叫荣禄。不久,咸丰便召见荣禄, 了解到其家三世皆为国效劳,两代捐躯,禁不住心生 钦佩,将户部银库郎中的肥差赐给了这位“救火队员 ”。 咸丰末年,肃顺一人专权,横行无忌,朝中大臣 莫不惧他三分。肃顺有一癖好,喜欢收集西洋金花鼻 烟壶。当时有位陈姓尚书,同荣禄家是故交.知道荣 家有几个精品鼻烟壶,出于讨好权臣肃顺之意,于是 上门求索。荣母念及多年交情,尽数送给陈尚书。这 陈尚书得到后立马转赠肃顺,并告之此物来自荣家。 孰料这肃顺欲壑难填,居然仍派人上荣家继续索 要。迫于无奈,荣禄只得据实告知,家里已无此物。 索要不成,肃顺十分不爽,认定荣禄是厚于陈而薄于 己,时常假公济私.给荣穿小鞋。又一次,肃听闻荣 禄家有良驹一匹,乃**特产,中原罕见,于是命人 来要。荣禄早就*够了肃顺的贪婪,一口回*了对方 要求。这让肃顺恼羞成怒,很快便在一次公务会议上 假借事由,当面训斥荣禄,并扬言要对其重重惩治。 当时荣禄还是个正义感很强的青年,既然你肃顺容不 下我,那索性不伺候你了。荣禄立即交上辞呈,闲居 避祸。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没几年,咸丰驾崩,肃顺 气焰愈加嚣张。慈禧、奕訢等人为了保住大清社稷, 夺回重权,决定发动政变,处置肃顺等顾命大臣。考 虑到荣禄与肃顺之间的恩怨,慈禧将其秘密收入麾下 ,作为奇兵。荣禄果然不负众望,与醇亲王奕讓联手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擒获肃顺等人,并亲手将其送 到菜市口问斩。 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