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影话

微影话
作者: 李双俊|责编:谢丹华//张黎
出版社: 贵州人民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微影话
ISBN: 9787221157133

作者简介

李双俊,现供职于贵阳市文联、贵阳美术馆。 俊哥的业余爱好.主要是下棋和读碟。下棋,指围棋;读碟,指CD和BD。 几十年下来.不说下棋与CD,就“读”的电影,感觉不计其数。每每看毕,影片中的亮点和细节总是驱赶不散,于是琢磨,于是分享,于是,便有了这部《微·影话》。 正当自认为电影看得多且杂时,有一次,从书中看到久石让年轻时居然一天看3部电影,顿感小巫见大巫。

内容简介

“盲视”的感觉 传统的小说或者电影,叙事的逻辑顺序、来龙去脉、 前因后果等,表达得清清楚楚,即使有分叉,也会来一句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现代文学艺术作品,更强调的是作者的心灵感受和意 识走向,好像没有责任非要为受众一是一、二是二地说得 明明白白,或许,作者认为说清楚了,只是受众不习惯这 种表达方式而已。北欧电影本来就看得不多,挪威的就更 少了。2014年,埃斯基尔·沃格特导演的电影《盲视》, 给人的感觉就是属于后者。 失明的英格丽,几乎足不出户。虽然眼睛看不见外部 世界,但不妨碍她用超常的想象力来幻想另一种人生景象 :丈夫偷偷溜回家,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丈夫在网络上认 识了一名单亲妈妈,悄悄约会…… 剧情不复杂,或者说干脆就没什么剧情。但对观众心 灵的撞击,却无处不在。盲女英格丽的奇异“视角”、幻 想出来的生活细节、她的某种脆弱和偏执以及在情、性、 爱上的特别感受,离奇、虚幻而又真实。 电影画面清新唯美,镜头的取舍也独具匠心。在拍摄 街景行人时,很多采用了背影或者后脑勺的拍摄方式。有 些镜头,就是在真实和幻想之间无缝转换。比如有一组两 个男人对话的场面,忽而在酒吧,忽而在公交车上,观者 云里雾里,但仿佛又得到另一种体验。 北欧的电影一向阴冷内敛。就看过的感觉,是非常关 注人的心灵世界。一件小事,一个小情绪,都可以演绎出 一部好电影。 观看《盲视》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北欧的盲人比我们 生活中看到的盲人条件好很多。特别的手机,特别的电脑 (网上聊天是电影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的烤箱微波炉 ,特别的颜色识别器……这些专门为盲人设计的物品,也 许我们也有,只是我孤陋寡闻,没见过而已。 本片在欧洲好评如潮,获第30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 大奖。 烈日太灼心 《烈日灼心》,警匪片,因为反响不错,不能不看。 对于国产电影,始终认为,应该像教育儿童一样,以 鼓励和表扬为主。 本片,肯定比劣质的低成本抗日神剧好看太多。 福建小镇的街景,蔚蓝的海水,原生态的植被,还有 辛勤劳作的渔民,给观众留下很好的印象。 熟悉国内明星的影友都知道,邓超是名牌,但感觉段 奕宏和郭涛的表演更出色,好像都有话剧表演的功底。王 珞丹,第一次认识,这个角色,感觉删除也不是不可以。 有网友议论,这片儿,有点像加长版的《今日说法》。也 不错啊,《今日说法》的收视率比好多栏目都高。虽然是 以鼓励为主,但一部电影就像一个应用软件,版本低了, 漏洞多了,使用起来就会磕磕巴巴。 观看过程中,多处感觉怪怪的,后来查阅资料,才发 现有同感的人不在少数。 现列举几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