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208.00
折扣价: 141.44
折扣购买: 资治通鉴新解(全四册)
ISBN: 9787510880131
司马光(1019 -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宋神宗时,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潜心编纂《资治通鉴》。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亲自定稿,亲力亲为。司马光后来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确是实话。可以说,《资治通鉴》是凝聚司马光毕生心血的巨著。 耿继文,热爱中国历史文化,阅读《资治通鉴》数遍,感慨今人不能阅读《资治通鉴》原作,也没有时间阅览上千万字的白话翻译,因而删繁就简,晓畅阐述,参照各家,加以点评,发前人所未发,而成此一适合今人轻松了解中国历史的通俗著作。
赵鞅识子,指定继承人 公元前 403 年晋国的赵姓族长赵鞅有两个儿子,长子赵 伯鲁,幼子赵无恤。赵鞅要决定继承人时,不知道选哪个儿子较好,于是在两块竹简上刻下一段普通训诫的话,交给他们研读收藏,对他们说:“要切记在心。”三年之后,再问他们,赵伯鲁张口结舌忘了个精光,而且连竹简也弄丢了。赵无恤却背诵如流,问他要竹简,立刻从袖子里掏出来(古人宽衣大袖)。于是,老爹赵鞅对赵无恤留下深刻印象,指定他当继承人。 柏杨曰: 赵无恤的才干,毋庸置疑。但立刻从袖子里掏出竹简,却有点蹊跷。竹简是笨重之物,放在袖子里长达三年之久,天下岂有这种怪事。似乎只有一种可能——赵无恤在老爹身旁埋有暗探,早就得到消息。这只能证明他的狡狯,不能证明所预期的他一定能忍辱负重。 作者曰: 我与柏杨的看法略有不同,一个暗探要注意三年已是不易,赵鞅要问儿子竹简岂会透露给暗探?而古人宽衣大袖,放个小竹简并非难事,至于赵无恤日后如何?史书所叙恰与柏杨评论相反。考核一个人有时会失真,官僚体系的上对下尤然,因下属会把最好的一面包装呈现给长官,因此,仅凭单向考核,会有盲点,如能从他过去的同事部属侧面了解,或可较客观公正。 赵、魏、韩三家分晋 公元前 403 年,赵鞅任命尹铎镇守赵姓家族的根据地晋阳(山西省太原市),尹铎问说:“你是让我搜刮财富?还是让我使晋阳成为你可靠的退路?”赵鞅说:“当然要成为可靠的退路。”尹铎到职后,立刻减轻赋税,整修战备。赵鞅对赵无恤说:“日后,我们家族一旦发生灾变,记住,不要认为尹铎年轻,不要认为晋阳太远,一定前往投奔。”赵鞅逝世后,宰相智瑶掌握晋国大权,联合韩姓魏姓家族,合兵攻击赵无恤,赵无恤记起老爹赵鞅的话,投奔晋阳。 智瑶亲率联兵攻击晋阳,四面包围,密不透风,然后决开汾水,波浪滔天。大水离城头仅有三块筑墙木板的惊险差距,没有灌过去,城内艰苦支持,浸过来的河水逐渐增多,民家的炉灶都告崩塌,遍地鱼蛙。然而民心坚决,没有人想到投降。困守危城的赵无恤派密使乘黑夜晋见魏驹、韩虎,提醒二人:“唇亡齿寒,赵家覆灭,接着就是你们。” 赵、魏、韩遂结盟约定反攻日期。约期到,赵无恤派出精锐部队,突击智家军,反决堤防,智家军仓促救水,军营大乱。韩、魏两家部队乘势两翼夹攻,赵无恤亲率劲, 奋勇直前,生擒智瑶,立即斩首,晋国遂分成赵、魏、韩三大国。 作者曰: 晋国分裂成赵、魏、韩三国后,整个中国存在的大国还有齐国、燕国、楚国及秦国,共七个国家,这七个国家仍以位居中原的魏国最为强盛,但开始征伐吞并,竞争 激烈,人民来往频仍,商业及人文思想蓬勃,百家争鸣,中国历史遂由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 ●《资治通鉴》——古代皇帝教科书,当下管理者常阅书! ●一代史学经典白话解读,小故事铺陈千年大历史! ●司马光三百万言皇皇巨著精华解读,复盘历史大事件,读懂真正权谋之术! ●汲取古人智慧,勘破中国式管人、办事艺术! ●评点采众家之长,比柏杨解读更客观,比历史课本更鲜活! ●发前人之所未发,深度剖析点评,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准确把握事件来龙去脉。 ●上百张精美历史图片,反映各个时期的文明与人物。 ●播音员级音频伴读,像听评书那样品味历史故事。 ●疑难字词标音释意,用现今官名替换古代官名,扫除阅读障碍,助你轻松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