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方文艺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7.30
折扣购买: 杨绛传
ISBN: 9787531738152
央北,原名张强,青年写作者,已出版作品《那一世我遇见了你:仓央嘉措的今生今世》《当爱已成往事:徐志摩诗传》《春风沉醉的夜晚:电影情爱大记录》《你的悲伤,我懂》等。曾荣获青海省第六届青年文学奖。
温馨又蓬勃的家 杨绛原名杨季康,于1911年7月17日来到这个世 界。她出生在北平,书香门第,按她的说法那是个“ 寒素之家”。 杨绛的父亲是杨荫杭,字补塘,又名虎头,笔名 老圃,是当时十分著名的律师,曾先后考入北洋公学 、南洋公学,后留学到美国、日本,取得宾夕法尼亚 大学法学硕士,创办过无锡励志学社和上海律师公会 ,担任过上海《申报》编辑,学而优则仕,担任过江 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等职。 杨荫杭是个有知识分子情怀的人,秉性刚正不阿 ,骨子里带着正气。他曾经在1921年的文章《说俭》 中写道: 奢靡是君主政体、贵族政体的精神追求。而共和 之精神,则力求俭朴,“孟德斯鸠论共和国民之道德 ,三致意于俭,非故作老生常谈也”,决不能“生活 程度高而人格卑”!社会风气奢靡,会直接加剧贪污 腐败、以权谋私的歪风邪气! 当时社会奢靡成风,而杨荫杭身居高位却能保持 如此心性,现在读来依旧让人身贯正气。 在杨绛回忆父亲的书里,她把这个一辈子刚正不 阿的清末民初知识分子,描述成一直坚守自己人生信 条的“包公”,为了自己的信念坚持到最后。 杨荫杭于1895年考入北洋大学堂,学习十分努力 ,却中途被除名,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 而是因为当时的一些学生闹学潮,遭到了“洋人”的 镇压,一个领头的广东人被学校开除了。这件事震慑 了其他参与的人,大家纷纷退缩,杨荫杭站出来说“ 还有我”,于是,就被一起除名了。但事实上,杨荫 杭并没有参与这个学潮,他只是看不过大家被“洋人 ”吓破胆的样子。 杨绛的母亲唐须嫈,杨绛说,母亲这个古里古怪 的名字肯定是父亲改的。因为父亲那时任京师高等监 察厅检察长,每到元旦要去怀仁堂(中南海主要建筑 物之一,原名佛照楼,1911年袁世凯将其改名为怀仁 堂,并在此接见外宾、接受元旦朝贺)贺节,去怀仁 堂贺节要穿夜礼服,需夫妇同行且还需要夫妇的名片 。杨绛的母亲家是生意人,小名细宝,为了贺节之需 ,父亲给母亲名字改得古雅些,便用了“嫈”字,意 为好。 母亲是无锡人,与父亲同乡,两人同岁,二十岁 时结的婚,恰是郎才女貌的年纪。母亲在上海女子中 学务本女中上过学,是当时少有的知识女性。她面容 清秀,端庄大方,虽然接受过西式教育,但身上依旧 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点,贤良淑德,结婚以后安稳 持家,是德行并举的贤妻良母。 杨绛出生时上面已经有寿康、同康、闰康三个姐 姐。按说,再得一个女儿应该不会受宠,但大概是因 为这是父亲逃亡海外、留学美国归来后所生的第一个 孩子,加之家里的姐姐们都不在父母身边,所以杨绛 得到了独女的宠爱。小杨绛有时候哭闹,父亲就抱着 她来回踱步,嘴里哼唱着摇篮曲,这可是兄弟姐妹中 独享的殊荣。 父亲为她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如果用色彩来形容杨绛的一生,应该是最温暖的 橙色,既有黄色的温馨,又有红色的蓬勃。那些童年 的趣事就像是这片橙色中的星辰,辉光闪烁。 趣事之一,是与吃有关。 父亲喜欢吃冰淇淋,杨绛出生那年,家里买了一 只制冰淇淋的桶,杨绛出生那天家里恰好做了一桶的 冰淇淋,小杨绛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那桶冰淇淋,全家 都觉得这是贪吃的小娃。二姑妈给她尝了一点,小嘴 都冻僵了,依旧在吧嗒吧嗒地舔,回味一般的大人举 动逗乐了大家。 趣事之二,是与穿有关。 四岁时,杨绛随父亲到北平。她第一次见到了满 族人,这个人是他们的房东,是个梳着“二把头”、 穿着旗袍、脚蹬高底鞋的满族女人。杨绛只见过上海 女人穿的那种高跟鞋,未曾见过这种鞋跟在鞋底中央 的鞋子。满族女人穿起这种鞋子走起路来,婀娜多姿 ,摇曳顾盼,杨绛出神地盯着看了很久,甚至不自觉 地模仿起那女人走路的姿态。父亲在后看见笑着问: “你长大了想不想穿这样的鞋子?”小小的杨绛琢磨 了下说:“想。” 随着年纪渐长,脱离了幼儿时期的懵懂,开始懂 得人情世故与家庭温暖,在兄弟姐妹的陪伴下与父母 的关怀中,杨绛一点点地感受着家庭的温暖。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