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漫步

魔都漫步
作者: 编者:澎湃新闻澎湃研究所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9.50
折扣购买: 魔都漫步
ISBN: 978720815444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追溯丨一个人的地标:皋兰路 图、文/btr 要选一个地方作上海的地标,绝不是桩容易的 事。景点很多,甚至让人一眼就能在大脑里超级链 接到上海的景点也不少,但一想到要由它们来标记 上海,又多少有点不甘心。像奥运选拔赛,或选一 部电影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似的,唯恐选出的城 市一角落了下风。因此,我回到这个词的源头,从 更私人、更自我的角度想了想:在这个城市,究竟 有什么是会触动我的,究竟哪里对于自己才是真正 重要的。就这样,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条马路—— 皋兰路。 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曾有一个有趣的想法, 他说人在年幼时与土地是最为亲近的——因为年幼 时身材矮小,就会更容易关注地上发生的事,比如 观察蚂蚁如何成群结队地运输面包屑。或注意到地 上的一朵小花或人们遗落的一枚硬币。而“地”标 ,从最直接的字面意义来看,更应该与“地”有关 ,所以我决定将那些“天”标——比如上海中心、 东方明珠、金茂、IFC等等——排除在外,回到与“ 地”最为接近的童年时代。这时,答案就自然显现 出来了。 在大学住校之前,我一直住在卢湾区(如今已 不复存在的行政区划)瑞金二路、南昌路与皋兰路 之间的一条新式里弄(69弄)里,那段时间几乎占 据了迄今人生的一半时光。而离家不足30米的皋兰 路便成为了那样一个地方,每次你走近它——即使 已搬离那儿多年——依旧会觉得:到家了,或更准 确地说,到真正的家了。这种感觉中当然有怀旧的 意味,但这怀旧是有点特别的。因为皋兰路上的建 筑外貌在过去几十年里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没有拆 迁,没有造高楼,没有像邻近的南昌路或思南路那 样开出各种时髦小店,而是近乎固执地保持着原貌 。在这个总是奔跑着的城市,单这一点,就很特别 了。但说它固守着过去的时光一成不变,也不是事 实。因为皋兰路上的很多建筑虽然外观不变,其功 用、内在甚或主人都在悄然改变着。而正是这变与 不变,最耐人寻味。 皋兰路很短。照那酋流行曲《忠孝东路走九遍 》的算法,皋兰路完全可以在一小时内来回走个九 遍。《上海市卢湾区地名志》里有对于这条马路的 基本描述:“东起复兴公园,向西经思南路,迄于 瑞金二路。长273.1米,宽12.3一12.6米。其中车行 道宽7.3—7.4米,沥青混凝土路面。两侧植悬铃木 。”数字本身有点枯燥乏味,但里面也暗藏着一些 信息。比如,那个12.3米,折算后几乎恰好就是40 英尺——而40英尺,正是当时老上海工部局董事会 所规定的租界内所筑道路宽度的最低限值。 对,我从小居住的这个街区,以前属于法租界 。皋兰路,这条1914年新筑的道路最初也有一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