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者象传校补(全二集)
作者简介
"陈祖武,1943年10月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65年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1981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6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1998年至2008年,任历史研究所所长。2009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至今一直在馆员岗位履职。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学案史》《清初学术思辨录》《乾嘉学术编年》《乾嘉学派研究》《清代学术源流》《清代学者象传校补》《清史稿儒林传校读记》等。兼任全国古籍规划小组成员,主要古籍整理成果有《榕村语录》《杨园先生全集》《清儒学案》《榕村全书》等。 "
内容简介
"校補緣起 葉衍蘭先生與葉恭綽先生祖孫二位合著之清代學者象傳(以下簡作象傳),凡作二集。第一集爲葉衍蘭先生著,上起清初顧炎武、黄宗羲,下迄道 咸間姚夑、魏源,共著録清代前期學者一百六十九人。所著録學者,大抵人自畫像一幀,各撰小傳一篇,像傳輝映,相得益彰。衍蘭先生乃晚清文獻學家,詩書畫俱工,象傳之畫像、傳文及書寫,皆出先生一人之手,歷時三十餘年而成。大家手筆,彌足珍貴,一時學林共推「三絶」。惟先生生前未及刊行,清亡,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始由其孫恭綽先生在上海交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第二集爲葉恭綽先生著,上起清初錢謙益、孫奇逢,下迄清末民初江標、李希聖,共著録有清一代,尤其是第一集所闕之晚清 同、光、宣三朝學者二百人。除去與第一集重出之侯方域外,實爲一百九十九人。經顧廷龍先生編輯安排,於一九五三年,在安定珂?版社影印出版。惟國家多故,世變日亟,雖經恭綽先生二十年之苦心搜輯,而是時所影印問世者,僅爲江西畫師楊鵬秋摹繪之各家畫像。至於二百家之傳文,則盡付闕如。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清史館所修史稿争議正熾,董理一代學術史風氣方興,象傳第一集的問世,順應潮流,引領風氣,頗爲四方矚目。一時學壇及社會名流,若康有爲、王秉恩、樊增祥、沈尹默、冒廣生、蔡元培、于右任、羅振玉、譚延闓等,皆有序跋或題簽。二十餘年之後,象傳第二集出。時當新中國建國伊始,百廢待舉,困難重重,雖由葉先生自費僅印二百部,但亦得郭沫若、陳叔通二位先生題簽。據知葉先生曾以此集一部送毛澤東主席,毛主席有答書致謝,且索觀第一集。恭綽先生原擬續事纂輯,將第二集所闕各家傳文補齊,然而迄於一九六八年八月病逝,此願終未得一踐。 一九八六年一月,顧廷龍先生將象傳之一二集合爲一編,親筆題寫清代學者象傳合集書名,敦請潘景鄭先生撰序,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顧、潘二位先生此舉,一則是對兩位葉先生卓著業績的紀念和表彰,再則亦把傳承文明,完成前輩文獻大家未竟事業的任務,交結了後起學人。祖武早先讀象傳合集,既於兩位葉先生之篳路藍縷而深致景仰,亦以象傳之未成完帙而惋惜。此後二十年間,將象傳續成完書之想,每每縈迴腦際。二〇〇八年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 歷史研究所卸去兼任行政職務,得以專意讀書問學。恰逢商務印書館 丁波博士來詢象傳整理事宜,於是多年夙願得此機緣遂告付諸實踐。天乎?人乎?實乃時代使然也。 五歷寒暑,朝夕以之,至二〇一四年秋,象傳校補粗見眉目。由於祖武生性迂腐,保守落伍,既不識互聯網,亦不知如何使用電腦,經與丁波博士商議,擬即以專用稿紙影印手稿出版。此議既定,承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教授俯允,是冬,專用豎格稿紙送至案頭,書稿謄正工作旋即開始。 近六七年間,象傳校補工作之得以順利進行,始終要感謝四方友人的指教、幫助和支持。揚州大學已故前輩祁龍威教授,雖素未謀面,然先生生前不惟多次來信來電賜教,而且轉贈當地學者之最新論著。南京師範大學 江慶柏教授,以往亦無一面之緣,竟枉駕寒舍,頒賜大著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清朝進士題名録。北京友誼出版社 王逸明先生,則饋贈稀見鈔本影印件,使難覓依據的孔廣林一傳得以動筆。安徽大學 諸偉奇教授、彭君華教授,四川大學 舒大剛教授,福建師範大學 林金水教授,福建省文史館 盧美松、魏定榔二位先生,貴州省文史館 顧久、靖曉莉二位館長,皆不時頒來各地古籍整理之新成果。歷史所諸位友人,若袁立澤、林存陽、楊艷秋、李立民、梁仁志等,或購置圖書,或搜尋資料,助我最多,亦受累最多。尤爲感念不忘者,是臺灣友人「中研院」史語所 陳鴻森教授、文哲所 林慶彰教授,二位先生專攻清代經學,多次頒賜研究論著,受教至深,終身得益。 清代學者象傳校補六易春秋,蕆事在即,承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袁行霈先生厚誼,揮翰題簽,鼓勵鞭策。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中央文史研究館肇建,首任副館長、代理館長葉恭綽先生之未竟遺著,六十餘年之後,承現任袁館長題簽,由忝側館員之列的後學續成完書。薪火相傳,後先一脈,或可目爲今日文化建設之佳話一則。 陳祖武 謹識 二〇一五年七月初稿 於北京醫院 骨科病房 二〇一六年三月定稿 時年七十有三 校補凡例 一、本書題爲清代學者象傳校補,顧名思義,乃係就葉衍蘭先生與葉恭綽先生祖孫二位合著之清代學者象傳一、二集(以下簡作象傳)進行校點、補闕。 二、本書之所謂校,係指依照古籍整理之通行規範,對象傳第一集之各家小傳,以繁體字重行謄寫,施加新式標點,並做必要校勘。補之云者,則是對象傳第二集所闕之一百九十九家小傳,遵循第一集體例,悉數補齊,以使原書克成完帙。 三、象傳第一集所撰各家小傳,篇幅長短不一,長者近千言,短者不過三五百字。此番補寫各傳,統以千字爲限,間有參差,上下亦不出一二百言。 四、象傳第一集各傳文字,爲晚清習見之史傳文。此番補寫各傳,亦使用淺近之語體文,以求行文風格大體相接。惟事類續貂,自慚形穢,是否得體,惴惴不安。 五、象傳第一集各家小傳,引據史料例不注出處,然事信言文,可據可依。此次補寫各傳,恪遵前例,嚴格綴裁史籍,貫串成文,以保持全書體例之畫一。 六、校補之幸能蕆事,仰賴前輩學者數百年之積累。有清一代之官私史籍、碑誌傳狀、年譜日記、學案等等,皆爲校補之依據,教益至深,感恩不盡。恭置案頭,朝夕受教之晚近學者大著,則主要有錢仲聯先生廣清碑傳集、卞孝萱先生民國人物碑傳集、張舜徽先生清人文集别録、袁行雲先生清人詩集叙録等等。校補工竣,飲水思源,謹向前哲時賢之辛勤勞作致以深切謝忱。 七、清代學術宏深,以總結整理我國數千年學術爲特質,二百數十年間,才人辈出,著述如林。祖武不學,雖以讀清代學術文獻爲畢身功課,然未明要領者尚多,所知不過其間之一二而已。因之此次象傳之校補,錯誤遺漏當所在多有。敬祈方家大雅多賜教言,俾便他日幸能再版,一一遵教訂正。 " 一场三代学人跨越百年的学术接力 。《清代学者象传校补》一书完成后,因其极高的学术价值,曾入选2016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这是一场三代学人跨越百年的学术接力,为完整体现这一薪火相传的成果,编辑部决定影印出版。本书的影印出版,得到学术界大力支持,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先生特作题签推荐。2020年开始,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开始策划出版陈祖武先生个人文集。特将本书纳入文集,排印出版。一来排印本的定价适中,能为更广大的研究者使用,这也是陈先生的夙愿;二来将这部陈先生耗费10余年之功的著述纳入文集,是陈先生治史生涯一部重要代表作,体现老一辈学术研究者治学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