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的孤独先生
作者简介
[美]安·泰勒,普利策文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福克纳小说奖得主,被誉为“天生的写作者”、现代“简·奥斯汀”。 至今出版20余部小说,总销量超1000万册。媒体盛赞:如果没有安·泰勒,美国小说界将是个无比荒凉的地方。 现年82岁的安个性低调,比起接受采访和图书签售活动,她更喜欢在巴尔的摩家中的二楼写作,通过婚姻和家庭主题,记录该地区的人与事。她把婚姻比作“灾难片里的地震”,并擅长在作品中探讨人们在婚姻中的矛盾与联结。
内容简介
《地下室的孤独先生》(节选,有删减) 你一定很好奇,像迈卡·莫蒂默这样的男人,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他一个人住,独来独往,生活规律而刻板。他每天早上7点15分晨跑,10点或10点30分左右把科技隐士的磁性车顶灯箱啪的一下安到自己那辆起亚车顶上。他每天应约服务的次数不尽相同,不过似乎总有几个顾客点名要他。到了下午,你会看到他就在公寓楼附近忙活,兼职管理员,扫扫走道,抖抖垫子,或是和水管工商谈些什么。收垃圾日之前的周一晚上,他把垃圾桶拖到巷子里;周三晚上他拖的是可回收垃圾桶。晚上10点前后,植物带后面那三扇侧窗就变得黑洞洞了。(他的公寓房在地下室,貌似不太讨喜。) 他个子挺高,瘦骨嶙峋,四十出头,体态说不上太好,脑袋微微前倾,双肩有些拱起。他毛发倒是乌黑发亮,不过一旦哪天忘了修剪,胡须就会变成灰色。他有一双蓝色的眼睛,眉毛浓密,双颊凹陷,嘴巴紧紧地抿着。他总是一成不变地穿着牛仔裤配T恤衫或汗衫,具体搭配随季节而变化;若是天真的很冷,就再套上一件磨得有点儿褪色的棕色皮夹克。他那双棕色的圆头鞋磨损得有点儿寒碜,像是男学生穿的。就连他的白球鞋都是 一双脏兮兮、穿旧了的普通球鞋,没有荧光条,鞋底也没有注胶—毫无大多数跑步者喜爱的特征。而他的短裤则是由牛仔裤剪到及膝长度做成的。 他有个女朋友,不过他们两人好像各过各的。你时不时地看见她拎着一袋外卖朝他家后门走去。周末的上午他们会开着起亚车外出,而那个科技隐士灯箱不见了。他似乎没什么同性朋友。 他对住户们很和善,不过仅此而已。大家碰到他了就打个招呼,他友好地点点头,抬一下手,经常连话都免了。没人知道他是否有家人亲戚。 他住的公寓楼在戈万区,是巴尔的摩北部约克路东面一幢小小的、三层楼的方砖建筑,右边有一个湖鳟鱼集市,左边则是一家二手服装店,后面的停车场很小,前面有一小片草地。楼房 的前廊显得格格不入,真的就只是一块水泥板,安着一架开裂的木头秋千,没人会坐上去;脏兮兮的白色大门旁还有一排垂直的门铃。 不知他是否对自己的生活凝神思忖过?诸如生活的意义、本质什么的?想到今后三四十年都得这么过,他没准会心烦意乱吧?没人知道答案,应该也不会有人这么问他。 他住的地方比你想象的要宽敞,虽然是在地下室。客厅是一个狭长的开放空间,连着厨房,还有两间单独的卧室,一间浴室。顶高得当,地上铺着象牙色条纹的复合瓷砖,不算寒碜。沙发前面是一块米黄色的小地毯。靠近天花板的小窗口透光性不算太好,不过晴天一直有光照,像今天就有阳光。这阵子树叶开始变色了,他看见一些干枯的叶子聚集在杜鹃花丛的根部周围,稍后他会去耙一下。 喝完z后一口咖啡,他把椅子往后一推,然后将碗碟拿到水槽里。他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先把碗碟浸泡着,同时擦拭桌子和工作台,放好黄油,接着用吸尘器在椅子下面吸一下—万一之前有面包屑掉落。正式的吸尘日是周五,不过他喜欢时不时地清扫一下。 周一是拖地日,要拖一下厨房和浴室地板。“您z怕拖气。”他一边把热水倒入水桶,一边说着。干活时他常常自言自语,还用不同的外国腔调说话。这会儿是德国腔,也可能是俄罗斯口音,“您拖着您的气板”。他没有先用吸尘器打扫浴室,因为没这个必要,上周打扫后那地板还是锃亮的。迈卡自有一套理论,他觉得打扫后如果真能看出不同,比如说咖啡桌突然亮了,小地毯顿时不起毛了,那就说明之前你太久没打扫了。 迈卡对持家很有自信。 拖完地,他把水桶里的水倒在洗衣间水槽里,将拖把靠在热水器上,然后走回公寓房接着打扫客厅。他把毛毯叠好放在沙发上,扔掉了几个啤酒罐,又把靠垫拍打圆实了。屋里的家具不多,只有沙发、咖啡桌,还有一张难看的棕色塑料躺椅。他搬进来时这些东西就都在了,只添了一个金属工具架,来摆放那些科技杂志和他写的小册子。其他读物,大多是悬疑小说和传记等,他都是免费借阅,读完就还的,否则又得再买书架。 此时厨房地面已经干了,他又开始清洗早餐的碗碟,把它们擦干放好。(有些人会让碗碟自然晾干,可是迈卡不喜欢看到它们乱糟糟地叠放在沥水架上。)之后,他戴上眼镜,就是那种驾驶用的无框远视眼镜,抓起车顶灯箱和大提包,从后门走了出去。 ◆我总是渴望爱又害怕爱,现在我要勇敢去爱 ◆一个母胎i人为爱勇敢做e的故事 ◆普利策文学奖得主、《呼吸课》作者安·泰勒全新治愈之作 ◆安·泰勒被誉为现代简·奥斯汀 作品总销量超1000万册 ◆《地下室的孤独先生》为布克奖入选作,大陆初次引进 ◆《纽约客》等20多家媒体齐声推荐《地下室的孤独先生》 ◆独居时代的治愈之作,献给所有i人、社恐人 ◆真正爱你的人,在见过你的全部恐惧与不堪后,仍能如一地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