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的跃迁:知识、创新与组织动态能力

战略管理的跃迁:知识、创新与组织动态能力
作者: 陈劲,焦豪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7.20
折扣购买: 战略管理的跃迁:知识、创新与组织动态能力
ISBN: 9787301332399

作者简介

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第四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第七届)。现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清华管理评论》执行主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的政策与管理研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技术创新管理理论,对自主创新、全面创新、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整合式创新、有意义的创新等有深入研究。 焦豪,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创新创业与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爱思唯尔工商管理学科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荣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管理科学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研究聚焦在数字经济下的企业战略和创新创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内容简介

1.1 人类需要战略管理新格局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人类社会在经历了五千年的农业经济与三百年的工业经济之后,伴随着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的发展与深化,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经济革命,使人类社会向知识经济的转型步伐迈入更深的层次与更广阔的疆域。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当今世界,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是易变的(Volatility)、不确定的(Uncertainty)、复杂的(Complex)及模糊的(Ambiguity),即我们经常说的VUCA。 然而当前,战略管理理论体系与整体框架仍然由传统的环境论与竞争论主导,缺乏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缺乏对社会未来大趋势(Megatrend)的把握,缺乏对企业战略能力及战略智慧的培育,缺乏对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的重视,因此难以指导组织获得真正具有长期价值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在此列举一二。 其一,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对企业能力(Capabilities)的关注不足。尽管更加注重能力(核心能力与动态能力)是战略管理的大趋势,但真正基于企业能力构建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仍未形成,学界和业界对企业能力本质的认识仍然存在争议,对企业能力获得途径的认识仍不充分,对能力与资源、能力与制度、能力与企业长期发展的协同演化仍然缺乏系统性论述。 其二,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对创新(Innovation)管理的重视不足。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所在,众多世界级商业巨头(如通用、波音)近年来所遭遇的危机无不与此相关。在飞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下,领先企业赖以生存的优势资源或可顷刻间丧失其价值,而创新作为企业不断自我迭代的重要战略正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以创新为基础(即创新基础观,Innovation Based View, IBV)的企业战略理论正在孕育,传统战略思想所带来的禁锢正在被打破。 其三,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对知识(Knowledge)管理的理解不足。长期以来,西方管理思想将企业知识理解为信息,将企业理解成信息处理的机器,忽略了隐性知识的重要作用。知识管理大师野中郁次郎提出知识创造的SECI(Socialtzation, Externalization, Combination, Internaltzation)模型,旨在讨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交互和演化对组织整体学习能力及知识产出的影响,该过程同样可以被看作组织能力的形成与演化过程(Nonaka, 1994)。知识管理是企业动态能力获得的重要前因变量,但是学界对于连接知识管理与动态能力的机制尚未明晰,知识管理在企业战略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 …… 本书打造了全新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与框架: 突破了环境论与资源观主导下的传统范式 整合了动态能力视角下的知识观与创新基础观 融合了中国传统战略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 突出了战略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