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礼仪规范

论语中的礼仪规范
作者: 编者:吕宁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原售价: 33.00
折扣价: 19.80
折扣购买: 论语中的礼仪规范
ISBN: 978756394542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 就有了贵族、平民和乡野之人的区分。孔子认为,那 些先当官,即原来就有爵禄的人,在为官以前,没有 接受礼乐知识的系统教育,还不知道怎样为官,便当 上了官。这样的人是不可选用的。而那些本来没有爵 禄的平民,他们在当官以前已经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礼 乐知识,然后就知道怎样为宫,怎样当一个好宫。 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是原来就有爵禄的世卿贵族 子弟,没有接受礼乐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缺少文化 素养,不知道如何做官,便靠着家族的庇荫当上了官 ,这样的人不能很好地胜任,是不可选用的;而那些 本来没有爵禄的平民,他们在当官之前就系统地学习 了礼乐和文化知识,治国才能有文化素养,知道怎样 为官,怎样做一个好官,选用他们当官,一般都能够 很好地胜任。选用缺乏文化素养的贵族子弟,不了解 民生疾苦,让他们当官,只会贪图享乐、甚至胡作非 为、欺压百姓。 孔子认为,依靠门第当宫之风必须改变,如果使 选用系统学习过礼乐知识、具有文化素养的平民当官 的做法形成一种风气、一种制度,那对于促进社会的 长治久安,对于社会公德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先进,一般解释为先辈、先人,把“进”看作学 习、掌握、实行。先,先到何种时候?不好说死,大 概可以用“后”来定义下限,这个“后”,就是孔子 时代,此前的都算“先”。野人,就是乡野之人、没 开化的人、朴野之人,等等。君子是文化人,但这里 有点贬义,就是墨水喝多了,花架子多了,看起来彬 彬有礼,可是不够诚恳,不够实在,“文胜质则史” 。当时是东周末,大多数礼仪都成花架子了。好&子 全书·正蒙》中认为“不待备而勉于礼乐,先进于礼 乐者也。备而后至于礼乐,后进于礼乐者也。仲尼以 贫贱者必待文备而后进,则于礼乐终不可得而行矣。 故自谓野人,而必为所谓不愿乎其外也”。孔子出身 贫贱,但是学习礼乐很用功,推行礼乐很讲实效,甚 至知其不可而为之,可以说是先人的搞法:实实在在 ,心怀真诚。这也是先人礼乐的本质。 孔子认为,所有人的一切行为举止都要建立在“ 礼”的基础上,并以“礼”为准则。显然,孔子所讲 “礼”与佐传》上所讲“礼”又有了一定的区别。它 指向了人们的行为规范。子日:“恭而无礼则劳,慎 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 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其意为 ,恭敬、谨慎、勇敢、正直可以说是人的四种美德, 但如果恭敬而没有礼去规范就会劳苦疲倦,谨慎从事 没有礼去引导就会变得胆小怕事畏葸不前,勇敢而缺 少礼的限制约束就会犯上作乱,正直坦诚而缺少礼的 指导就会尖刻伤人。作为上位者,如果能做到厚笃亲 、亲爱人,那么下属自然而然就会趋仁向爱并敦厚了 ;如果还能做到不遗忘老朋友、老同事,老同学之间 的感情也就会不刻薄淡漠而厚道了。 在此,孔子不仅强调礼的重要性,而且也说明了 “礼”主要指人的行为规范和心理需要。那么,如何 用礼去规范人们的行为,做到“齐之以礼”呢? 《论语·学而》上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 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 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里所说的“和”,不仅 仅是和睦、和谐,而且指从容不迫、合于中道,使“ 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跋而及之”。由此可知 ,礼的施行以不偏不倚合乎标准为贵,这就是先王思 想政治教育原则值得赞美的地方,尽管大的礼仪有三 百,小的威仪有三千,但只要把握了标准,礼的大小 巨细都能准确无误地施行。当然,知道了标准还不够 ,还必须用礼仪来调节人们的行为规范,做到“恭不 劳、慎不蒽、勇不乱、直不绞,民化而德归厚矣”。 既看到“和为贵”,又看到“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才可谓“礼之全体也”。 中华礼乐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礼乐文明是中国 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 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 ,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 序上的人伦和谐。礼和乐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 有序的社会政治文化制度。 根据《史记·五帝本±己=》中记载,舜承帝尧 之命摄行天子之政后不久,便进行了修五礼、五玉、 三帛等举措,在尧去世的三年之内,四方皆不曾举乐 ,这说明在尧舜之际,礼乐已经兴行于一些社会政事 与生活习俗之中。等到周公辅佐成王之时,礼乐进而 成为改变整个社会法度的主导力量。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 和乐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制度 。西周王朝之所以能够延续275年,在一定意义上说 ,依赖的就是这套礼乐制度。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 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 其强大的生命力。 “做人先学礼。”学习礼乐,不仅可以让我们先 人一步抓住机会,更可以使我们早一步成功。礼乐教 育是人生的第一课。礼乐必须通过学习、培养和训练 ,才能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义 务和责任,通过学习礼乐、传承礼乐,自然而然地成 为这个民族和团体的一员。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