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高要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广东卷)
作者简介
肇庆市高要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由老促会、区委办、区府办、区政协文史科、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民政局、档案局等各部门抽调组成的编纂小组。
内容简介
……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一节 基本情况 一、位置、范围与面积 肇庆市高要区位于广东省中部,西江中下游。距广州90公里、香港138海里,处于以广州为中心一小时经济圈内。东接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西连资源丰富的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与陆地丝绸之路对接的交通枢纽,属珠江三角洲、广佛肇经济圈和肇庆市经济发展中心区。全境位于北纬22°47′~23°26′、东经112°26′~112°52′。全区陆地面积2186平方公里。 二、行政区划 明清时期行政区划 明代高要设城厢、10乡(迁修、下围、清泰、崇化、依仁、亲仁、景顺、永寿、云盖、冠盖)、61都(内厢、东厢、西厢、新江、莲塘、磅湖、新村、温贯、白土、横石、丰乐、良村、银江、金山、乌石、漕湾、陶山、黄江、水坑、长利、榄岗、横槎、宝槎、小洲、桂峰、依坑、樟村、岩前、禄栏、倚岭、刘村、桂平、魁星、下冼、古坝、金利、头溪、范洲、典水、金西、新罗、禄罗、官塘上、官塘下、柏树、古耶、赤坎、良江、思福、横江、桂林、禄步、漾源、龙潭、白诸、布院、大湾、都系、山下、马安、都幕)。清末设五班九区,五班:头班为附城,二班为大湾、禄步,三班为新江、宋隆,四班为广利、永安,五班为金利、富湾。一区为附城,二区为禄步,三区为大湾,四区为新江,五区为宋隆,六区为广利,七区为永安,八区为金利,九区为富湾。其中六区、七区今属鼎湖,九区今属高明。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域更迭频繁,1929年实行区乡镇自治法,设9区、64乡、421村。1933年实行保甲制,1937年重编保甲。到了1941年改为5区、8镇、85乡、980保、9948甲。1943年再调整为5区34乡,即一区辖古端、北桂、东社、东文、桂湘、禄洞、禄镇、平南、中端、西康、大湾11乡及南岸、小湘、禄步、水南、河台、乐城、大湾等地;二区辖银江、三民、莲坊、三堡、江南、广华6乡(今属新桥、莲塘、白诸、南岸、马安、活道等地);三区辖白安、回龙、东安、金北、福和、西南、均宁7乡(今属白土、金渡、回龙、蛟塘和莲塘一部分);四区辖广利、桂院、头溪、槎岗、槎贝、人和 6乡(今属鼎湖区);五区辖金清、堡约、西堡、泰和 4乡(今属金利、蚬岗和高明富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调整为10个区(乐城、禄步、新桥、白土、莲塘、回龙、广利、永安、金利、金渡)1764个乡。1958年设立8个人民公社(乐城、禄步、东风、金龙、广利、金星、新桥、郊区),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1959年7月,由禄步公社分设白洞公社,金龙公社分拆为白土、回龙、金渡公社,乐城公社分拆为乐城、水南、河台公社,金星公社分拆为金利、蚬岗公社,广利公社分拆为广利、永安、沙浦公社,人民公社增至22个。1963年,白洞公社重并禄步公社。1983年实行区乡建制,把公社改区,生产大队改乡,生产队改村,全县设21个区、6个镇、339个乡、1345个村。1986年,撤区设镇,设22个乡镇、375个村、28个居民委员会。 1988年,广利、永安、沙浦三个镇划归新设立的肇庆市鼎湖区。1989年,高要所属原村民委员会改称管理区办事处,原村民小组改称村民委员会。1998年,撤管理区办事处为行政村,将324个管理区改为行政村,同时把村民委员会改为村民小组。2003年4月,马安镇并入南岸镇。2004年3月,笋围镇并入小湘镇,南岸镇改为南岸街道。2015年7月,高要撤市设区,更名为肇庆市高要区,全区设河台、乐城、水南、禄步、小湘、大湾、新桥、白诸、活道、莲塘、白土、回龙、蚬岗、金利、金渡、蛟塘等16个镇和南岸街道,279个村民委员会,7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624个村民小组,622个居民小组。 三、自然地理与资源 高要境域以吴川—禄步—四会深断裂层为界,地形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山冈、河谷、丘陵、平原交错。西北部属山区和半山区,南部属丘陵区,东南部属低塱区。境内山脉属横贯广东中部罗平山脉(罗定─连平)一部分,主要大山有石牛头山、百册山(与云浮分界)、大端山(与新兴分界)、老香山(与高明分界)、烂柯山(与鼎湖分界)、大面岭、云龙山、新妇岭、三台山(高要、新兴、云浮三地分界处)、三县顶山等。其中,老香山位于革命老区活道镇,为东西走向,海拔698.9米。西江是高要境内最大的河流,横贯高要中部,流经禄步、小湘、大湾、南岸、金渡、金利等镇(街道),长达 64.75千米。西江在高要较大的支流有12条,其中新兴江、大迳河水量充沛。西江在高要境内有三峡:三榕峡(长5千米)、大鼎峡(长0.2千米)和羚羊峡(长7.5千米),有西江“小三峡”之称。 ? 第一章 高要区域和革命老区概况 高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尤其以5至8月雨量最多,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长,霜期甚短,宜农宜居。高要土地总面积21856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9016公顷,占总面积13.28%;林地面积130734公顷,占总面积59.82%;园地面积8991公顷,草地面积1014.67公顷,设施农用地1184公顷,分别占总面积4.11%、0.46%和0.54%。境内土壤类型多样,土地资源丰富,有砂页岩、花岗岩、河流冲积物和宽谷冲积、洪积物等。境内的土壤有自然土壤和人为土壤之分。自然土壤分赤红壤、红壤、黄壤、红色石灰土、水稻土、基水地和潮沙泥土等7个土类、11个亚类、45个土种。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及西南部的大片高丘和低山。人为土壤宜种植水稻,所以,水田是人为土壤的主要类型。境内水田面积35263公顷,占全市总面积16.13%,大部分集中在中部、东部平原丘陵区。 高要矿产资源丰富,是广东著名的“黄金之乡”。主要矿种有黄金、煤炭、砚石、石灰岩、泥炭土、独居石、花岗岩、天然气、云母、萤石、石膏、钾长石、硫铁、锰、铅、锌、钼、钨、磷、白云石等30多种。其中黄金储量居华南之首,主要分布在河台、金利等镇,水南、禄步、小湘、莲塘曾有发现。高岭土可开采储量近1亿吨,河台尚德、水南石牛头、大湾五柳、白土舟龙村后山等为主要产地。石灰岩原有地质储量5000万吨。砚石分布于金渡镇砚坑、杨梅坑和小湘、金利等地,其中砚坑村有老坑、麻子坑、坑仔等三大端砚名坑;矿石花纹种类繁多,常见有青花、火捺、金景点、玫瑰紫、石眼、鱼脑冻、蕉叶白、鹧鸪斑、金银线、天青、翡翠水纹等。铁矿分布境内各地,探明D级地质储量1300万吨;石英石储量约120万吨,主要分布在乐城、金渡等镇。 高要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西江及其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60.75亿立方米,全区水能理论总蕴藏量约6.28万千瓦。地下水资源也十分丰富,多年平均地下水径流量6.12亿立方米,相当境内产地表水径流量的34.9%。所以,区内绝大部分水源可以满足农业和生活用水。 高要野生植物品种较多,天然植物和人工栽培植物有280个科、1123属、2456种,已开发利用的野生药用植物主要有三丫苦、紫花杜鹃、毛冬青等数十种。水稻是高要主要的栽培植被作物。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蟒蛇、虎纹蛙、猫头鹰、穿山甲、小灵猫、白鹇、长耳鸮、草鸮、褐翅鸦鹃、雀鹰、松雀鹰等;属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棘胸蛙 (石蛤)、沼蛙、豹猫、豪猪、白鹭(白鹤)、黑水鸡、白额山鹧鸪等。此外,高要境内有益的、有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的眼镜王蛇、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蛇类和山猪、黄猄、禾花雀等也属保护之列。 高要的旅游资源丰富。高要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自然景观复杂多样,山岳、峡谷、水库、江河,多姿多彩。高要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高要县城长期是郡、州、府、路、专区治所,保留众多的古建筑、古遗址。文化遗址有金利茅岗水上木构建筑遗址、莲塘平兴县城遗址和察步陶窑遗址。古墓有南岸土地咀汉墓、莲塘梁竹屏墓、白土吴桂丹墓。古建筑有南岸文明塔、巽峰塔、十八坊书院、金利镇金洲塔、白土镇五云书院以及黎槎村、槎塘村、蚬岗村、坑尾村等古村落及遍布乡村的古祠堂。其中黎槎村、蚬岗村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古村落。近现代重要史迹有乐城领村端源乡农民协会遗址、领村农民自卫军总部旧址、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活道鳌头村联络站遗址、抗日自卫队旧址。主要旅游景点有金钟山省级森林公园、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宋隆小镇、砚坑紫云谷、肇庆高尔夫度假村、黎槎古村落、上清湾天主堂等。 四、人口与方言 高要总人口807547人(2018年),其中流动人口39300多人。高要的方言主要有两大语种,一种是粤方言,又称广州方言、广府话(俗称白话);另一种是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高要粤方言属广府片,与广州话在语法上没有多大差别,高要粤方言中,主要分布在靠近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的各镇,又因各地口音不同,派生出各具地方色彩的“白土话”“回龙话”“金利话”等。客家方言主要分布于西北山区,以水南镇为代表。然而,高要的客家人也会讲粤方言。 五、民族与宗教 高要为广东多民族居住地区之一。先秦时期,境内原住民以古越族为主。秦统一岭南以后,中原人口陆续南迁入粤,汉越杂居交融。高要境内居民,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主要有壮族、回族、满族、仫佬族、藏族、瑶族、侗族、苗族、维吾尔族、布依族、土家族、京族、黎族、仡佬族、蒙古族、畲族、彝族等。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高要少数民族人口1784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0.28%。 高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佛教是境内最早传入的宗教。唐开元元年(713年),六祖慧能高徒智常禅师在鼎湖山创建白云寺,其弟子希迁成为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历代建有慧日寺、宝莲寺和梅庵等七寺三庵。道教兴盛于明清时期,在县城建有玄真观、应元观、三圣宫、三仙观、玉皇殿等12间和佛道兼奉的七星岩水月宫。此外,还有白诸的云龙观,莲塘的洞天观(又称纯阳观),大湾的大鼎观等。 高要是广东最早传入伊斯兰教的地方之一。明清时期,由于回族军人南下和各地有伊斯兰信徒到肇庆任职而落籍高要,高要县城便成为回族穆斯林在广东的第二聚居地。天主教则是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由利玛窦等来肇庆开始传教而传入中国,之后有天主教堂、“仙花寺”、“道源斋”和大湾金桂天主教堂、勒竹围天主教堂、圣家院、贤后院等。基督教在华传教活动的合法化,是在鸦片战争后。在县城肇庆镇和新桥、大湾、莲塘等地设浸信会,建天主教堂。 六、华侨、港澳台同胞 高要属广东侨乡之一,旅居海外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约24万人,其中香港同胞12.85万人,澳门同胞0.83万人。旅居海外侨胞约 8万人,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美国、泰国、加拿大、古巴、英国、新西兰、柬埔寨、荷兰、缅甸、菲律宾、日本、意大利、智利、印度、委内瑞拉、老挝、法国、莫桑比克、朝鲜、斐济、巴西、阿根廷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居肇庆第一。祖籍以回龙、白土、新桥、蛟塘、金渡、金利、大湾等镇居多。海外华侨以回龙镇最多,其次是白土、蛟塘、金渡镇;港澳同胞以新桥、金利、金渡、白土镇为主。 《肇庆市高要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史料较为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做到历史的真实性、事件的准确性与内容的可读性相统一。集中体现了当地老区人民革命斗争史,注重突出了老区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的弘扬和宣传,促进了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对推动老区脱贫攻坚,振兴发展具有实用性和参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