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民初沪上学堂乐歌:由经生副业到主业

清季民初沪上学堂乐歌:由经生副业到主业
作者: 徐文武 著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7.60
折扣购买: 清季民初沪上学堂乐歌:由经生副业到主业
ISBN: 9787559874078

作者简介

徐文武,祖籍河南南阳,出生于陕西商州,文学硕士,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州市音声资源数据挖掘与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成员。1995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师从马慧玲教授、修海林教授。从事音乐教育教学与相关研究,先后在《交响》《乐府新声》《人民音乐》《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近五十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六篇。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学堂乐歌: 清季过渡状态的士人寻求民族音乐认同的象征 讨论清季学堂乐歌在近代中国国民性格与心态之塑造过程中,究竟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这一问题,自然会涉及学堂乐歌的概念。 本章考察的学堂乐歌,仅限于清季民初江南地区汉族士人与趋新知识人,以及他们所记述的此期江南地区汉族士人与趋新知识人的乐歌与活动。之所以如此设定讨论对象,不仅是因为清季民初江南地区汉族士人与趋新知识人是这一区域最早参与、推广学堂乐歌的主体,也因为这一群体人数虽少,却是晚清民国社会舆论的重要参与者与制造者。晚清民国社会围绕学堂乐歌所产生的舆论变化,与这一群体的心态与观念密切相关。进一步讲,这一群体对学堂乐歌的心态与观念变迁的历史,也是一部另类的、浓缩的中国近代音乐观念变迁史。清季民初江南地区学堂乐歌在官方渠道中得以广泛传播,学堂乐歌制度得以建设,均与这一群体对学堂乐歌的态度的极速转变密切相关。 清季江南地区广泛传播于学堂的乐歌与活动,常常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的典范事例,历来为学界关注,且新成果不断出现,例如20 世纪末钱仁康先生对学堂乐歌曲调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再次加深了人们对学堂乐歌的理解,也逐渐改变了以往人们以为的学堂乐歌的主要来源是日本的印象。但是,此类乐歌为何突然勃兴,以及江南地区时人因何热衷于此类音乐活动等问题,学界却始终无合理的解释。 这些问题,倘以更远的距离观察,又可凝练或概括为如下问题,即乐歌这种文化在近代中国国民性格与心态之塑造过程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追溯传统的思想资源在近代中国人的人格与心态之塑造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也一直是中国思想界讨论的主题。讨论这一问题的,并不局限于中国及海外很多音乐界学者,甚至很多不同领域的一直关心中国问题的知识人,也都有与此类似的疑问与追问:“近代中国思想以反传统为主,但是,各种研究又发现传统思维在其中扮演着错综复杂的角色。” 作者将研究视角集中在沪上学堂乐歌历史中的典型事件与人物,进行有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特色且具备教学研究与史学研究双重性质的论文实践教学与示范性学术研究。在梳理史料、澄清史实的同时,追问清末民初音乐风尚转变、学堂乐歌勃兴的真正原因,从而厘清清季民初近代社会转型、观念变迁和背后的国民心态,以及他们的合力对中国新音乐发展之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