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
作者简介
李向阳,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代表作有:《市场缺陷与政府干预:对新凯恩斯经济学的一项研究》(专著),《企业信誉、企业行为与市场机制》(专著),《世界经济研究前沿问题》(上、下册)(主编),《世界经济黄皮书》(2004—2009年卷)(主编),《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主编)等。
内容简介
从1768年到2006年,尼泊尔在官方上一直是印 度教国家。2015年9月20日通过新宪法后,尼泊尔成 为一个世俗的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和多文化的 国家。审一、宗教状况 根据2011年的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尼泊尔有10 种宗教。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是印度教,占人口 的81.3%,佛教徒占9%,穆斯林(绝大多数是逊尼 派)占4.4%,基督徒(绝大多数是新教徒)占1.4 %,其他宗教群体的人口不到5%,包括基拉(一种 印度教的土著宗教教徒)、万物有灵论者、本教( 一种西藏传统宗教)教徒、耆那教教徒、巴哈教信 徒、锡克教徒、萨满教教徒等。 大多数尼泊尔人信奉印度教,其有三大教派: 湿婆派的主要信仰是湿婆神和与他有关联的神;毗 湿奴派追随毗湿奴和他的配偶拉克希米以及其他有 关的人物;性力派崇拜性力女神——湿婆之妻沙克 蒂女神。在尼泊尔,以湿婆派和毗湿奴派为主流, 信奉湿婆的人比崇拜毗湿奴的要多得多。最早的印 度教的存在证据是李查维王朝统治时期(464~879 )的。8世纪时,尼泊尔国王把印度的婆罗门商揭罗 (700—750)请到尼泊尔传播印度教,排斥和打击 佛教。12世纪时,印度教受到了佛教的渗透。在马 拉王朝时期,大批印度教人士进入尼泊尔境内,印 度教发展迅速。到公元14世纪,马拉王朝的贾亚斯 蒂提·马拉强迫人民信仰印度教并遵从印度教的种 姓结构。18世纪中叶沙阿王朝统一尼泊尔,把笃信 湿婆的戈拉克纳特神化并奉为沙阿王朝的保护神, 印度教得到加强。拉纳政权统治时期,印度教在尼 泊尔社会中的支配地位更加巩固。不过,尼泊尔的 印度教信仰并没有印度的印度教信仰那么严格,尼 泊尔的印度教在许多方面吸收了佛教和其他地方性 宗教的一些成分,并将其融于自己的有机体之中。 2006年5月18日尼泊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尼泊尔为 “世俗国家”,废除印度教为国教,以促进尼泊尔 多元文化的发展。 尼泊尔是一个佛教从兴起到衰弱都可以追溯到 痕迹的地方,被称为“佛地”,即世界上佛教最神 圣的地方。释迦牟尼就出生在尼泊尔的瓦斯图。佛 教由不同的流派组成,包括小乘佛教、大乘佛教、 金刚乘佛教(密宗佛教)。佛教徒一般不相信种姓 制度,但尼泊尔佛教徒坚定地致力于维护婆罗门等 级制度。尼泊尔的佛教可以追溯到阿育王时代(公 元前273—公元前232)。根据《斯瓦扬布往世书》 ,在克拉底国王统治时期,佛陀因为比丘的集会, 来到加德满都谷地,并停留在斯瓦亚布胡山的东端 。最早接受佛教教义的是克拉底人,之后是李查维 人和尼瓦尔人,尤其是尼瓦尔人都成了佛教徒,但 他们并没有完全放弃湿婆教。根据历史记载,公元6 世纪中叶,加德满都谷地大约有20个佛教寺院,玄 奘记录说有2000名僧侣,研究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