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民族史(不列颠的诞生)(精)

英语民族史(不列颠的诞生)(精)
作者: (英)温斯顿·丘吉尔|译者:吴昊//罗丁紫//李学华
出版社: 新华
原售价: 62.00
折扣价: 44.02
折扣购买: 英语民族史(不列颠的诞生)(精)
ISBN: 9787516630372

作者简介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军事家和作家,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风云人物之一,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闻领导荛凰取得了战争最后的胜利,荣腾嘉德勋章等英国最高荣誉。丘吉尔凭借极高的文学成就,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唯一获得该奖的政治家。

内容简介

在早先,不列颠曾是欧洲大陆的一个部分,它与 荷兰相连,中间是一块宽广的平原,泰晤士与莱茵河 在此平原之上汇合,然后流向北方。在一些轻微的地 壳变动中,这块平原下沉了数百英尺,北海与波罗的 海的海水因此得以涌入。另外一次地质运动更是产生 了极大影响,它劈开了多佛和格利斯纳茨之间的峭壁 ,在大洋潮水的冲刷及海潮涨落下逐渐形成了多佛海 峡和英吉利海峡。这些沧桑巨变究竟发生于何时?不 久前的地质学家们仍然认为这些变化产生于新石器时 代之前。但是,对地层黏土及挪威冰川沉积物的剥离 研究,却向人们展示了年复一年的气候变幻,江海沧 桑。同时,现代科学也已发展出了新的时代考证方法 。通过类似种种手段,人们可以更精确地描绘出史前 时期气候随时间变化的大致轮廓。借此我们可以确定 ,在气候回暖之时,众多橡树逐渐取代了原来的不列 颠松树林,遗留的植物化石向我们详细展示了这一变 迁过程。渔民从北海海底网捞起的树木残枝,如果用 气候变化理论加以分析,我们就能够得知,在波涛翻 涌,水深六十寻的大洋之底,距今九千年前,一片橡 树林正在此蓬勃生长。当金字塔初建,学识渊博的埃 及人在不辞辛苦地探索萨卡拉遗迹之时,不列颠依然 是欧洲大陆的一个岬角,或与欧陆仅有一衣带水之隔 ,正是这条分隔两地狭窄的水道,最终扩大成为多佛 海峡。 在不列颠岛与欧洲大陆相连之时,人类改造自然 的手段又有了极大提升。他们绞尽脑汁,从地表开采 出了锡和铜。但是,对制造工具而言,金属锡太软而 铜又太硬,但是,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创造性 地将这两种金属融为一体,开启了新的青铜器时代。 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利用青铜武器能够轻易击 败手持石器之人。这真是一项伟大创举,青铜器时代 随之来临了。 青铜武器和工具从欧洲大陆的侵入和渗透历经了 多个世纪,二三十代人之后,人类生活才出现了显著 的变化。柯林伍德教授曾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青铜晚期 的社会图景,他写道:“不列颠与欧洲大陆相比是一 个落后的地区,其文明还停留在史前时代,人们过着 呆滞而被动的生活,绝大部分先进的文化都从大洋彼 岸传播而来。人们要么待在孤立的农场内,要么住在 草棚屋子的村庄之中,这些村子多坐落在河岸边的沙 砾地,或是布满白垩岩及鱼卵石的高地之上。在那时 ,原生的灌木几乎已被清理完毕,各个定居之处都被 小块田地所环绕,耕作工具多是原始的人力木犁,这 种工具在不久之前还被赫布里底岛上的农民们所使用 ,除此还有一种轻型牛犁,只能划开土地而不能翻动 草皮。人死后进行火化,骨灰用坛子装起来,埋在普 通的墓穴之中。岛上的居民是坚韧而勤劳的农民,依 靠耕作及驯养家畜为生,这无疑是渔猎方式的进一步 发展。他们在没有转轮的条件下制作粗糙的陶器,并 依然使用石制的弓箭箭头。但是,一些行走江湖的铜 匠偶尔会到达此地,这些铜匠善于制作刀剑、长矛、 斧子,还有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具,例如镰刀、木匠工 具、车轮的金属部件、水桶以及大锅。”从缺乏军事 要塞及防御工事的情况来看,当地人的战争还处于无 组织状态,而政治活动也是简单和落后的。人们之间 确实已出现了贫富分化,这一时期出现的种类繁多的 金属器皿,皆向我们展示着富裕人家的财富与奢华。 对多数权威人士而言,不列颠南部青铜时代晚期 是在公元前1000前至公元前400年间。 在这一时期,一个新的进步再次为人类社会带来 了新的契机,人类学会了开采与冶炼铁矿石。装备着 铁制武器的入侵者从欧洲大陆闯入不列颠,杀死那些 还处于青铜器时代的人们。此际,透过千年时光,我 们可以更清楚的审视这些人类群体。这些两条腿的动 物,用铁器残忍杀戮着如今被我们视为手足兄弟的人 类同胞。想要打碎敌人的头骨,无论是长颅人或圆颅 人的,铁器无疑是最有效的武器。 青铜与铁器时代重叠交错,并由此发展形成了一 种更完善、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但是其对当地居民的 影响却是一个缓慢渐进过程。那些在远古时期就已形 成的习俗和传统,也只在一点一滴地改变。可以肯定 的是,在基督诞生前的那个世纪,一些不列颠人仍在 使用青铜工具,尤其在英国北部地区,这种现象尤为 突出。 P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