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师周其勋

一代名师周其勋
作者: 邝启漳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36.00
折扣购买: 一代名师周其勋
ISBN: 9787540788964

作者简介

邝启漳,广西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1982年任讲师,1984年任副教授。1985年赴美入密歇根州立大学学习,1987年获该校英国文学硕士,1994年获大学管理博士,同年起在纽约市教育系统工作至退休。邝启漳博士旅美30余年,国学底蕴及英文学养深厚,译文准确优美。英文著作有《实用主义在中国:杜威的影响》,译著有《丝绸之路上的东南亚文明——柬埔寨》(中译英)、美国作家霍华德·法斯特的长篇小说《移民》三部曲(英译中)、编译有《英语语法实例词典》等。

内容简介

第九章? 从中山大学到广西大学 哲人其萎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周教授又何曾不是这样?我们系是 1972 年开始重新招生的。那时“四人帮”仍未退出历史舞台。当时全国各地都招 工农兵学员,只有广西招的是邕梧桂柳(南宁、梧州、桂林、柳州)四 市的高中应届毕业生。依照当年广西领导的说法,“学外语一定要选年 轻的”! 这些年轻的高中毕业生一入学就别开生面。与年龄较大的同学相比,他们毫不拘谨,显得格外活跃,运动场上多是他们的身影。在专业学习上,由于他们年纪轻,素质好,口齿伶俐,所以英语的听说能力也都超越历届。但是,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所需的语言和文学知识,例如英美文学经典的选读、评论和文学史,英语的语法概论、词汇学和词源学,以及英语史等课程都付之阙如,一片空白。谁来教他们呢? 周教授德高望重,但已处于退休状态。在改革春风微微吹起的中国大地,见微知著的各大高校都在“抢人”。前面提到南京大学的匡亚明从武汉的劳改农场抢到程千帆、张月超两位前“右派”的故事,一时成为招揽贤才的佳话。眼看系里为难,伏枥的老骥周教授一跃而起,主动请缨担任英语高年级和青年教师培训班的教学。 这时他已年逾八十,精神虽仍矍铄,两目却已昏花,行动也是颤颤巍巍的。培训班成员、后来担任广西大学外语学院院长的宋亚菲教授深情回忆起当年的情形:“那个年代里没有常用的交通工具,教学楼离周教授家需要步行半个多小时。周教授每次上课都拄着拐杖,坚持步行到教室,风雨无阻。”1979 年入学、后来事业有成的陈春能先生也曾目睹过这一幕。他在微信里说:“我进校的时候周教授是系主任。我还在红楼一楼教室旁听过周教授给青年教师及高年级学生的讲座。当时是冬天,上课时周教授时有咳嗽,偶尔还掏出手帕咳痰。”很显然,为了这批学生,晚年的周教授正以生命的最后之力,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在回忆里,宋院长还说:“每次青年教师轮流接送周教授上课的途中都能得到一对一的指导。周教授一路上会与青年教师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并主动为他们提供自己珍藏的英语专业书籍,在当时英语图书资料匮乏的年代,这可是大师赐予关爱的特殊礼物。他每次借出的书籍都会清楚记得归还的时间并毫不客气地催还。”宋院长一语使我想起了从前。20 世纪 60 年代,无论精神和物质上都饥肠辘辘的我们也曾得到过这份关爱的特殊礼物。不错,周先生对他的所有藏书都记得一清二楚,如数家珍。归还“文革”抄家物资时,我记得周先生望着地上那堆归还的书籍一声不吭,脸上却流露出不豫之色。“完璧归赵不是很好么?”“不,不好,少了一整套 12 本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偷书的是个内行。”他之所以将他的藏书视若至宝,是因为那是他的心血,他动荡生活的一部分,伴随着他经历了“九一八”的烽烟,亡命海上的骇浪,以及数十年来的颠沛流离。这批书,据宋院长说,“后来全部捐赠给了广西大学图书馆和外语系资料室”,继续泽被着后人。 时光只解催人老,到了 1979 年 8 月,我陪他去桂林参加广西外国文 学学会年会时,他已经显得衰弱疲惫。不过,精神还是愉快的。他在漓江边设宴招待桂林的几位学友,席间他点了鱼。“有点西湖糖醋鱼的味道。”他说。“梦到楼外楼了?”我开着玩笑。“那倒没有,只梦到湖 上的云。”我一直不解他何以梦到杭州西湖上的云,直到多年后读到台湾作家蒋勋先生的书,才明白杭州西湖上的云雾的确是美,是幻,是奇,而且,就像苏东坡说的,淡妆浓抹总相宜。“远远一痕起伏蜿蜒的山峰,” 蒋先生写道,“若有若无,错错落落,随云岚流转变灭。视觉一片空白, 重重叠叠的白,像宋瓷釉料开片的冰裂。不同层次的白,可以如此丰富。” 我们的周教授又何尝不像那西湖上的一片云?这朵云,随着时代风雷的激荡,自北向南地飘移,飘移,最终在这南国的边陲,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的学子。 周其勋先生在历史不同的关节点上所做出的决定和担当,漫长岁月中的坚守和奉献。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字里行间足以反映出先生的人格、品质和情怀,令我们这些领受了周其勋先生泽被的后来者不禁为之赞叹,为之感奋,并从中无声地汲取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