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琳琅(林徽因和她的时代)

风雨琳琅(林徽因和她的时代)
作者: 陈新华|责编:房博博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3.70
折扣购买: 风雨琳琅(林徽因和她的时代)
ISBN: 9787521712810

作者简介

陈新华,祖籍上海。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研究兴趣在晚清以来思想,文化史。现供职于深圳行政学院,著有《百年家族 林徽因》,《留美生与中国社会学》,《留学旧踪》,《中国留学教育通史 晚清卷》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书香与革命 1932年,一个寻常的上午,贝满女中素来古雅宁静的 校园却如节日般热闹。身着蓝衣青裙的女学生们三三两两 ,结伴而行,从各自的教室、宿舍、运动后的操场出发, 赶往学校大礼堂去听演讲。这样的集体活动,每隔一段时 日,校方便会安排一次。只是这一次的演讲嘉宾,对于正 值豆蔻年纪的女同学,多少有些特殊——她就是留学返国 不久,刚刚从东北大学辞了教职回京的林徽因。这天上午 的阳光正好,早在讲座正式开始前,训怀堂大殿已座无虚 席。坐在台下的人,不分年级,无一不神情专注地望着台 上。这些衣着朴素的女学生在书香和锦绣堆里成长,如今 又在这座曾是王府院落的校园里接受国人所能受到的最好 的、中西合壁式教育,一个个都是心高气傲,气质卓然。 此刻,她们望着台上的林徽因,她演讲的主题是“中国建 筑的美”。被称为“佟园”的这些女孩子的校园,青瓦灰 墙、雕梁画栋、曲径通幽,放眼望去,处处可见皇家气象 的园林之美、建筑之美。只是,这一切,在这一刻,对于 听者却显得不那么重要。这一刻,她们整齐地坐在台下, 心无旁骛,一律地被林徽因吸引。 大半个世纪以后,当时的贝满女生、后来曾以燕京才 女著称的郭心晖对人谈起当时的情景,这位耄耋之年的老 人已经记不清那次演讲发生的季节,更无从细究它的日期 ,林微因的美却如烙印般深深刻在她的脑海中:“我们是 教会学校,穿着朴素,像修女似的。见到林做因服饰时笔 漂亮,相貌又极美,真像是从天而降的仙女。林微因身材 不高,娇小玲珑,是我平生见的最美的女子。她讲话虽不 幽默,却吸引人。当时我们似乎都忘了听讲,只顾看她人 。” 斯人已去,往事如烟,雪泥鸿爪的留痕,也足以令人 浮想联翩。这是林徽因的美。这样的美,于他人,是用来 惊叹、欣赏与回味的,于林徽因,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血液里的基因,是她和这个世界相互交付的方式。 从一些或一面之缘或相知甚久的记忆片段中,她的美 ,遥远而又清楚地再现于后人面前。 陈衡哲之妹陈绶至今念念不忘1930年在香山初见林徽 因时,惊鸿一瞥的震撼:“某年春夏之交,我因病休学在 香山脚下亲戚家的别墅休养。有一天同一位朋友上山游览 ,半山上一顶山轿下来,我看见轿子里坐着一位年轻女士 。她的容貌之美,是生平没有见过的。想再看一眼,轿子 很快下去了。我心中出现‘惊艳’两字。身旁的人告诉我 ,她是林徽因。用什么现成话赞美她?‘闭月羞花’‘沉 鱼落雁’等都套不上。她不但天生丽质,而且从容貌和眼 神里透出她内心深处骨头缝里的文采和书香气息。我今生 今世,认定了她是我所见到的第一美人。没有一个人使我 一瞬难忘,一生倾倒。” 女作家赵清阁惊叹于林徽因在饱受疾病困扰的不惑之 年,兀自神采照人,风韵秀丽:“……林女士已经四十五 岁了,却依然风韵秀丽。她身材窈窕,穿一件豆绿色的缎 晨衣,衬托着苍白清癯的面色,更显出恹恹病容。她有一 双充满智慧而妩媚的眼睛,她的气质才情外溢。我看着她 小心用料,匠心叙事 《风雨琳琅》是一本有别于同类书的严肃作品。书中以林徽因生平为主线,生动刻画了近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归途。作者对史料的挖掘功底深厚,叙事真实可考,是市面少有的详述林徽因精神世界塑造的历史读本。 林徽因的故事,不只有林徽因 《风雨琳琅》将那些影响近现代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巨匠们的形象一一展现给读者。他们在追求知识与真理面前桀骜与固执,他们在推动国家命运向前时努力又坚决,他们是对当下并不落伍的提醒与打量。这些人影响了林徽因,而他们所处的时代也不能缺少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