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文库(4)](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306/02/20230306025016614.jpg)
出版社: 时代文艺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6.87
折扣购买: 铁血文库(4)
ISBN: 9787538747935
宋毅,《铁血文库》系列MOOK主编,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上海作协会员,著名历史、军事作家,曾获《现代兵器》杂志2009年度优秀作者一等奖等荣誉。出版有《战争特典:隋唐英雄》《壬辰1592:决战朝鲜》《祖先的铁拳:历代御外战争史》等多部畅销著作。
在解释谁是波斯拿破仑之前,先卖个关子,后 面再说,这里先简述一下伊朗或波斯历史。波斯历史 上第一个帝国,是阿契美尼斯家族(Achaemenid)建立 的波斯帝国,也叫第一波斯帝国。公元前4世纪,第 一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灭亡,波斯由异民族马其顿、 帕提亚统治了550年。公元224年,波斯人阿尔达希尔 一世(Ardashir I,224—242年在位)从法尔斯 (Fars)地区起兵,建立萨珊波斯帝国(Sasanian Empire),也叫第二波斯帝国。7世纪初,伊斯兰教建 立,在宗教加持下,阿拉伯人的战斗力成倍增加,以 三次决定性战役打垮萨珊帝国。公元651年,萨珊末 代皇帝伊嗣侯三世(Yazdegerd III,632—651年 在位)逃到中亚城市木鹿(Merv)——土库曼斯坦境内 ,被当地一个贪财的磨坊主图财害命,第二波斯帝国 灭亡,伊朗进入800年异族统治期。 被阿拉伯征服后,阿拉伯人、塞尔柱突厥人、蒙 古人、土库曼人相继统治波斯。直到1501年,什叶派 萨法维教团(Safavid order)领袖易司马仪(Ismā il,1487—1524年)被信徒拥立为王,即沙(shāh), 沙赫、沙阿—两大波斯帝国皇帝的头衔。易司马仪的 族属不明,有波斯、库尔德、阿塞拜疆三种说法,后 来萨法维王朝还伪称萨法维家族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 裔,如此成了阿拉伯人。无论萨法维家族属于哪个民 族,建立的萨法维王朝都是个波斯王朝,被视为波斯 民族的复兴。 为了对抗征服埃及,拿到哈里发法统、自称哈里 发的奥斯曼苏丹(Sultan)赛里木一世(Selim I, 1512—1520年在位),易司马仪在伊朗强行推广什叶 派,否则作为逊尼派,伊朗必须臣服于哈里发,即臣 服于奥斯曼帝国。从此伊朗成了伊斯兰世界最大、最 重要的什叶派国家,没有之一。萨法维王朝的统治支 柱是七个突厥游牧部落,据说帖木儿西征伊朗期间, 打算屠杀光这帮游牧乱党,易司马仪的高祖父向帖木 儿求情,他们才逃出生天,从此他们世代拥戴萨法维 教团领袖为主。易司马仪的父亲将这些不守纪律的突 厥拥趸,改组为极具扩张性和战斗性的军队组织,授 予红色丝毛织帽,帽子有12个褶皱,象征着什叶派的 12位伊玛目(Imam)。从此这些突厥人被称为红头人或 红头军(Qizilbash,gezelbā?),音译为“克孜勒巴 什”。 易司马仪靠红头军和宗教狂热,即剑和经,灭土 库曼白羊王朝,击杀乌兹别克首领穆罕默德·昔班尼 汗(Muhammad Shaybani,1500—1510年在位), 重建波斯帝国,版图东到中亚阿姆河畔,西到小亚细 亚,包括伊拉克及其首府巴格达,虽然在与奥斯曼苏 丹赛里木的战争中吃了亏,但没动摇王朝的根基。 易司马仪时代的波斯军队,中坚是突厥红头军, 几乎全部是使用冷兵器的轻骑兵,无论是作战、行军 还是执行日常仪仗任务,红头军都按部落的序列编组 和展开,哪个部落的红头军在沙(shāh)的左翼,哪个 在右翼,都雷打不动。沙(即国王)从红头军各部中 选拔佼佼者,组成禁卫军,以蒙古统治时期的箭筒士 (qū??ī)命名,按《元史》卷99《兵志二宿卫四·怯 薛》的译法,叫“火儿赤”,沙和火儿赤禁军永远在 阵线中央,部落红头军在左右两翼。红头军是军队, 也是部落组织,既是王朝的根基,却又保留了很多部 落传统,是沙实行集权统治的障碍。鉴于红头军骑兵 在奥斯曼军队的火炮面前吃了大亏,后世沙们增加了 火枪步兵比例,并组建了炮兵,波斯军队缓慢但逐步 近代化。 二、阿富汗入侵 波斯沙侯赛因(Sultan Husayn,1668—1726 年)在位期间,萨法维王朝已经统治波斯200多年,与 所有建立200年的王朝一样,腐化堕落,百病缠身。 早在1707年,波斯统治下的阿富汗人,便起来造反, 反抗萨法维王朝,击毙伊朗沙派来的远征军司令,阿 富汗事实独立。1722年,经过15年准备的阿富汗人大 举西征,在首都、中部名城伊斯法罕城外,大破波斯 军队,旋即拿下伊斯法罕(Isfahan),阿富汗首领马 哈茂德在“四十柱宫”继位为沙,伊朗或波斯进入阿 富汗人统治时期。忠于萨法维王朝的官员和军队,汇 集在王储塔赫玛斯普(Tahmasp II,1704—1740 年)的旗下,抗击入侵的阿富汗人。 阿富汗人入侵和统治期间,伊朗北方的俄国、西 方的奥斯曼帝国,也趁机跑来分一杯羹。伊朗中东部 和阿富汗,属于阿富汗人,里海沿岸归俄国,伊朗西 部远及哈马丹,归奥斯曼帝国。18世纪20年代,伊朗 国难当头,然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汇聚在萨法 维王储塔赫玛斯普旗下的将军们中,一位不世出的名 将纳迪尔·库里(Nāder Qoli,1688—1747年)脱 颖而出。纳迪尔意为罕见、独一,通常专指真主;库 里意为奴隶、仆人;纳迪尔·库里意为真主的仆人或 奴隶。后来纳迪尔·库里自立为沙,改名为纳迪尔沙 (Nāder Shah),为了简化称呼,下文统称他为纳 迪尔沙。1688年,纳迪尔沙生于土库曼阿夫沙尔部族 (Afshar tribe)的领地达斯特盖尔德(Dastgerd) ,即现代伊朗的东北边境城市,紧挨着伊朗与土库曼 斯坦边界。据说阿夫沙尔部族是200年前支持易司马 仪一世建立萨法维王朝的7个土库曼红头部落之一, 其实中东各民族都崇拜数字“7”,例如每周7天,推 翻波斯伪帝高马达的7位贵族,萨珊波斯的7大贵族家 族,等等。红头军部落远不止7个,非要列出7个争议 也很大。 纳迪尔沙年轻时寂寂无闻,年龄稍长,在抵御不 断入侵的乌兹别克人的战争中,纳迪尔沙逐渐成长为 颇有名气的小军官,但如果没有阿富汗入侵,也只能 是个小军官而已。随着王太子塔赫玛斯普逃到伊朗东 北部的圣城——马什哈德(Mashhad),招兵买马筹划 复国,纳迪尔沙也投入太子的旗下,积累战功,步步 高升。1729年,纳迪尔沙以两次决定性战役,战胜阿 富汗侵略者。11月29日,太子塔赫玛斯普返回故都伊 斯法罕,正式成为伊朗沙,萨法维王朝复辟,结束了 阿富汗人7年的统治(1722—1729年)。 赶走了阿富汗人,伊朗接下来的对手,是还占据 着伊朗西部、西北部大片国土的沙俄和奥斯曼帝国。 根据之前的分赃协议,俄国分到里海沿岸,平行于里 海南岸的厄尔布尔士山脉与里海之间,形成一长条里 海低地,气候温暖潮湿,能种植水稻和茶叶。来自北 方的俄国人因水土不服,十多年间,驻军、移民死了 十几万人。安娜女皇(Anna,1693—1740年)见伊朗 强势复兴,索性在1732年与伊朗签署和约,主动放弃 所占的库拉河(Kura)以南所有伊朗土地,换取与伊 朗结盟对抗死仇奥斯曼帝国。库拉河以北的土地,视 未来的伊朗与奥斯曼的战事进展而定,这样伊朗的三 大敌人只剩下一个奥斯曼帝国。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