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8.80
折扣购买: 淡定(不浮躁的活法)
ISBN: 9787564043698
郭志刚,资深媒体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曾在多家电视媒体从事商业类、健康类节目策划编辑工作。关注心灵修养,曾出版多部心理励志著作。
无论是在排队买东西的小事上,还是在维持社会秩序、治理国家的大 事上,尊重规则、遵守规矩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似乎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人是活的,“墨守成规”成了限制个人 发展、阻碍个人取得成功的“毒瘤”,只有像跨过马路横栏一样,大胆越 过规矩,个人才能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利益。 于是,国人因不守“规矩”而付出惨重代价的情形比比皆是。近十年 来,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位居世界第一。“十连冠”,这是多么令 人沮丧、羞愧的事,而导致“十连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不遵守交 通规则,闯红灯、靠左行、不系安全带、酒后驾车等几乎是人们的家常便 饭。如此不守规矩之人,难免要发生意外,使自己和周围的人付出惨重代 价。 不守规矩,反映的是我们国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做事浮躁,不 淡定。所谓淡定,指的是一个人在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而这两 个字放在生活中,多指一个人遇事沉稳又积极果断的一种心态。中国人原 本是愿意守纪律、讲规矩的。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自汉唐起,周边 藩国便时常派人到我们的老祖宗那儿学习文明的制度、高尚的礼仪。从公 元7世纪初到9世纪末的两个多世纪里,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 团学习中国文化、礼仪。而如今的日本人,却远比中国人重视礼仪、遵守 规矩。 2.“死板”的日本人 在过马路时,日本人遇到红灯,即使当时周围没有一辆车,他们也绝 不前进,总是耐心等到绿灯时再过马路。日本人有进屋必须脱鞋的规矩, 而在一个警察追小偷的真实故事中,小偷进了一所民宅,警察为了不破坏 规矩,竞也脱了鞋再进屋追小偷。在中国人看来,日本警察的行为是愚蠢 的、死板的,因为这会耽误时间,让小偷逃跑。但日本人不这样认为,在 他们的行为准则里,人们不能为了维护一种规矩而破坏另一种规矩,如此 循环下去,整个社会就会失控。所以,在国际上,日本人就给其他国家的 人们一种平和、谦谦君子的印象。 美伊战争时,日本一名辍学青年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想去看 看伊拉克当地的情况。于是,青年不顾家人和政府的阻拦,执意以游客身 份进入伊拉克,结果被恐怖分子绑架,以其为人质要挟日军撤出伊拉克, 日本政府拒绝绑匪要求,但仍积极营救人质,然而青年最终被斩首。日本 国民知道此事后,并不是谴责伊恐怖分子,反而纷纷指责青年不守规矩, 给政府添了麻烦。青年的家人也在舆论压力下,被迫站出来向政府和国人 道歉。 日本人严守规矩,这值得中国人学习。不仅如此,美国、加拿大、德 国、英国、新加坡等都是十分重视规矩,是以“规矩”画方圆、以规矩促 发展的国家。 新加坡被人们称为“花园城市”,众所周知,要打造花园城市,首先 要求所有人都遵守规则。新加坡政府明文规定,人们不得在公共场所吸烟 ;不准乱写乱画,不准乱过马路,不准放鞭炮,不准嚼口香糖;未成年人 不准喝酒,中小学男生不准留长发,女生不准穿超短裙;政府官员不准接 受宴饮邀请,不准接受馈赠……违反任何一项规则的人都将受到新加坡政 府严厉惩罚,除罚款、媒体曝光外,不守规矩情节严重者会被判鞭刑或拘 留。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官员不准接受宴饮邀请,不准接受馈赠”及类 似的对公务人员行为的其他规范,都让人感觉新加坡是一个“一切依规矩 办事,绝不徇私枉法”的国家。有如此严格的法律条文规定,想来新加坡 的民众即便有心违反规则,也必会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严守规矩。 有人说,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都能体现在生活中遇事 时的心态。那么,我们普通人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生活呢?很简单 ,那就是严于律己,不骄不躁。不要将生活中的种种规则当成是一种束缚 ,而应以一种主人公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变 得更和谐。P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