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精)/经典大师绘

人间词话(精)/经典大师绘
作者: 王国维|绘画:吴昌硕
出版社: 当代世界
原售价: 95.80
折扣价: 57.50
折扣购买: 人间词话(精)/经典大师绘
ISBN: 9787509014943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2—1927.6),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字静安,号永观,晚号观堂,谥忠悫,中国近现代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在哲学、美学、文学、史学、文字学等方面有极高的造诣,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国学巨匠。先后著有《人间词》《文学小言》《人间词话》《曲录》等。 吴昌硕(1844.8—1927.11),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文人画后的高峰。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内容简介

【一】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点评 叶嘉莹:我以为王氏在《人间词话》中所标举的“境界”之说,其义界之所指盖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范畴。其一是作为泛指诗词之内容意境而言之辞,其二是作为兼指诗与词的一般衡量准则而言之辞,其三则是将“境界”二字作为专指评词之一种特殊标准而言之词。 原典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二】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点评 饶宗颐:王氏论境,有造境及写境,即理想与写实二派之别,其说颇韪。试以画喻。写境如写生画,造境如文人画。夫心固有借于外境,境随心生,同一之外境,各人之心不同,所得之境亦因之有异。 原典 踏莎行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三】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点评 朱光潜:他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近代美学所谓“移情作用”。“移情作用”的发生是由于我在凝神观照事物时,霎时间由物我两忘而至物我同一,于是以在我的情趣移注于物。 原典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四】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点评 顾随:王先生讲“有我之境”讲得真好。一个诗人必写真的喜怒哀乐,而所写已非真的喜怒哀乐。盖常人皆为喜怒所支配,一成诗则经心转,一观一会便非真的情感了。喜怒时有我,写诗时无我,乃“由动之静”。 原典 颍亭留别 [元]元好问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五】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点评 叶嘉莹:我们从静安先生表现于其杂文、《〈红楼梦〉评论》及《人间词话》等作品中的美学观点来看,就会发现他这段话所欲阐明的,只是在创作活动中作者对于外界事物的观照态度及外在事物在作品中的呈现而已,并未涉及诉诸知性的对于观照结果的排比取舍等步骤。 原典 清平乐 [宋]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