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老师的写作课——用第二支笔写作

连老师的写作课——用第二支笔写作
作者: 连中国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6.30
折扣购买: 连老师的写作课——用第二支笔写作
ISBN: 9787300326122

作者简介

连中国,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语文教研员。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四中等校从教多年,深受学生喜爱。2007年创建北京四中第一届人文实验班、创办人文游学等综合性实践文化活动,任第一届道元实验班语文教师。曾带过一个班,有7位学生高考作文满分。

内容简介

《红楼梦》第28回中,宝玉等一干人吃酒。宝玉道:“如此滥饮,易醉而无味。”“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曹雪芹是写人的高手,依据席间五人不同的地位、身份、性情以及学识,分别撰写出五篇唱词来。宝玉是多情公子,其唱词婉丽缠绵;云儿是妓女,唱词悲苦而又放
浪;薛蟠性情低俗,不学无术,其词不仅上下难以成句,活生生是“憋”出来的,而且粗鄙不堪,难以入耳。联系我们高考作文备考的状况,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起码有两点。其一,就薛蟠的“写作状况”来看,“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其词虽不雅,却也是有“式”的,他符合宝玉老师制定的“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的写作体式。只是由于他功力太差,所以写出的唱词才难以入耳。其二,“人”不同,文章便不同,改变写作状况最重要的一点恐怕应该是去“改变人”;而真正改变人的是“功”,而非一味“式”的操作。“式”是有“功”之人想出来、自然做出来的。
少林寺的武功修行也值得我们去借鉴。一位小和尚开始学武功,师父并不急于传授他“黑虎掏心”,而是让他用尖形底的特殊木桶去挑水。终于有一天,小和尚可以不费气力地做到这一点了,他的“功”的修为才告一段落。这时他的一式“黑虎掏心”便再也不会平平打出,定然威力无穷。我们自古就有“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谚语,这话在作文备考中让我们深思。
回顾我们高考作文备考,练“式”的远远多过练“功”的。在浮躁的心态下,学生与老师都渴望速成。大家迫切地希望有万法之法的诞生,一旦知晓此法,稍加演练,功力大增,便可以不变应万变,潇洒地行走江湖了。所以,在高考作文的备考中充斥着大量的“式”。如“获取高分十大技法”,如“结构创新招数之镜头剪接法”,如“先声夺人法——由优美的排比句式入题”……诸般妙法,不一而足。这就是我们高考作文备考之现状。这些“式”涉及文体、句式、结构、点题等方方面面的实际操作,可谓全备。殊不知,在此之中,至少有三个问题恐怕我们还没有完全想清楚。
其一,“式”易成,“功”难就。就是诸生即便做到了宝玉老师苦心设计的“式”,全篇分“悲、愁、喜、乐”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皆联系“女儿”写来,恐怕最后呈现出的写作效果也差距甚大吧。
其二,“功”是“式”的根基,“式”是“功”的挥洒。
诚然,“式”的训练是需要的,但无“功”的“式”不过是花拳绣腿,架子货而已。一只小蚊子无论将“式”练到如何精妙的程度,恐怕也难以将一头大象击倒。没有“功”的修为,无论怎样将排比句应用到文首,恐怕也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有甚者,拉起排比的气势吓人,实际上却空洞无物,那样的做法更是不足取。说得绝对一点,有“功”无“式”,亦可是佳作;有“式”无“功”,则只能害人。鲁迅先生言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阐发的正是此间的道理。
其三,功、式并举,文质兼美。写作是有规律可言的,存在着一定的写作方法。针对考场作文,也确实存在着一些普遍可行的作文技能、技法。在高考作文的备考过程中,应该功、式并举。练式,更要练功。即便仅从写作的实际效果而言,这恐怕也是一条必由之路。更何况一篇文章,显现出来的不仅是一个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为深层的,是辉映出一位作者的生命质地。写作教育,真实的意义,是条理、激活、鲜润、构建学生的内部世界。我们练“式”,为的是可以让我们生命中的“功”更有理性更有节制地、源源不断地、更加符合写作规律地、卓有成效地发挥出来。“功”是浩荡的江水,“式”便是导引疏浚的沟渠。“一水护田将绿绕”,便是功式并举的佳境。
我们所言的“功”,是努力构建学生朗润活泼的生命状态,是与学生不断地达成一些重要的生命共识与写作共识,是改变学生“活法”的同时改变学生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