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魂(新时代师德八讲)

师魂(新时代师德八讲)
作者: 林崇德|责编:江雷
出版社: 浙江教育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7.90
折扣购买: 师魂(新时代师德八讲)
ISBN: 9787572223907

作者简介

林崇德,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总顾问。曾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杰出教学奖等近30个政府学术奖项,并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被誉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

内容简介

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2021 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中指出:“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总书记再次强调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从中我体会到,要成为一名好老师,涵养高尚师德,必须处理好八个关系:一是与国家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由此可见,在国家、专业和个人三个层面上,师德在国家层面的意义是第一位的。早在1972 年,我看了当时湖南花鼓戏电影《园丁之歌》后写下了这句话:“谁说我不是园丁,每天都在学生心田中耕耘;愿将我满头的白发,去换得祖国的栋梁如荫如林。”我当时的本意就是要表达教师与国家的关系。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是充满“四个自信”、有着“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我们作为教师,更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是与学生的关系。教育是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的一个结构,教师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产品”是学生,成就也是学生。离开了学生,我们作为教师还有什么意义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这一年多来,中央领导对学生问题作了二十多个批示,体现了“人民至上”(“学生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体现了我们的党中央和国家对学生无比的关怀。师德的灵魂是师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好老师必须有仁爱之心,教师只有在关爱学生上下功夫才能紧扣教书育人的根本。 三是与事业的关系。毛主席指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第一位就是有理想信念。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长期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培育师德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因为教育事业从来就是关系到当下、关系到未来的国家大事,从来就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并突出地表现在敬业意识、乐业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勤业意识四个方面。 四是与业绩的关系。讲事业就有一个业绩问题,即评价的问题。历代伟人都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核心,提出了“少年强则中国强”等理念,我们要在青少年培养中做出业绩。对于我国的高校,就是要培养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而不是为其他国家的高校输送一去不复返的生源。QS世界大学排名、大学学科排名提出了一个“雇主关系”的指标,我开始不解其意,后来仔细琢磨,发现可以理解为学生的成就,它关系到学校、学科和教师的业绩。如果北京师范大学真正建成中国教师教育的中心,那就是在创“雇主关系”上最大的业绩,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五是与修养的关系。我年轻时读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深知修养的价值。师德就是强调教师的修养,而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是教师修养的最佳诠释。这句校训突出的是“师者,人之模范也!”它是教师道德情操、为人师表既抽象又形象的标准。 六是与学术的关系。“道不明,无以为教;德不彰,无以为才。”我把“道”理解为学识、理解为学术。好老师必须有扎实的学识,这是教书育人之师能的基础;学术是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的生命,同时也表明学术道德在师德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崇尚学术,正是新时代教师队伍,特别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所在。学术是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搞学术必须遵循学术道德规范。玷污学术,学术失德,是教师的耻辱。 七是与教育公平的关系。 2021 年全国“两会”,教育议题的重点是教育公平问题,这个问题涉及面太广,但在一定意义上与教师紧密相关。从师德要求来说,教师必须做好两件事:其一,投身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中去;其二,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以便把我们的爱像涓涓的流水那样渗透进学生的心田。 八是与日常表现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在学生眼里,老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在某种程度上,有什么样的教师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我经常讲,我的心理学功底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专业的老师们给的。当年教过我们(1960 级)的名师多,按照专业课程的开设次序,彭飞、张厚粲、朱智贤、章志光等老师先后给我们上课,可以说我今天的讲课风格深受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我的导师朱智贤教授,给我人生两个最大的影响: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事业的创新精神。所以,合格的老师必须是师德的合格者,处处、时时、事事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以德施教,以德立身。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新时代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著名教育家林崇德将从教50多年对师德的感悟凝练在《师魂》中,本书不仅阐述了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师德内容,还分析了基础教育教师与高校教师师德的异同点。可以说,《师魂》是当下广大教师职业成长路上的一盏“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