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悟”与“寄托”

“妙悟”与“寄托”
作者: 景旭锋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29.50
折扣购买: “妙悟”与“寄托”
ISBN: 9787559874283

作者简介

景旭锋,男,1982年生,汉族,甘肃天水人。广西师范大学在读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与批评,主持完成教改2项、广西人文社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项;参与撰写《文学的媒介生产——聚焦广西文学》一书,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 中国诗学是新文化运动和整理国故后,现代学人依据西方 诗学体系建构起来的。新文化运动对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 诗学进行了空前深刻的质疑、检讨和反思,对以儒家思想为代 表的传统思想根基进行价值重估的同时以一种革故鼎新的大无 畏精神转向西方诗学及其思想。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 方思想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大规模涌入,成为中国诗学现代转型 的推动力量与参照。 诗学范畴构成诗学形态的基点,传统诗学能否向现代形态 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范畴能否获得现代意义,实现 自身生命的更新。在中国诗学的众多范畴中,作为中国诗学诗 性生命审美追寻的“妙悟”与“寄托”属于晚出的概念,前者 产生于南宋,后者形成于清代晚期。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 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 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在中国诗学传统中,“妙悟”既不是先天赋予 的,也不是一种神秘体验过程,它是由人的整体生命发出的, 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修养。“妙悟”作为中国诗学诗性生 命的活动方式,是相对后起的范畴。“妙悟”把审美与悟道紧 密结合在一起,在这里,“道”乃是生命的本真境界。 中国传统诗学的基本关注点是诗性生命的建构,是人的诗 性生命体验由萌发、成形、升华并最终通过诗歌作品得到适当 的表达。所以,当蕴含着这一观念雏形的“诗言志”命题提出 之时,诗学的中心话题便已初步展开。被尊奉为中国传统诗学 开山纲领的“诗言志”,其影响遍及中国文学各种体裁。本为 男女爱情游戏笔墨、吟唱于花间酒边的词体也受其泽惠。常州 词派开创人张惠言提出的“寄托”说词方式,便是“诗言志” 观念在词体中的落实。“寄托”说,作为常州词学的范畴虽然 是晚出的概念,却是对整个中国传统诗学“诗言志”“比兴” 以及“兴寄”观念的总结,也是对词体美感特质的体认。 1.系统解读“妙悟”与“寄托”,领悟中国传统诗学的美与深。 2.在诗学品鉴中“妙悟”有情人生,于传统文论里“寄托”现代心灵。 3.不只是一部学术论著,还是一部体悟生命、观照心灵的艺术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