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3.50
折扣购买: 文学与民俗十讲
ISBN: 9787577207377
1992年获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2003年获中南民族大学文艺学硕士学位;
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项目:
1瑶族传统节日文化创造性转化与传承研究,GSY18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8年
2武陵山区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趋向与民间文化活态化传承研究,BSY1603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结项。
3基于农民文化消费调查的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BSY15024,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结项。
论文:
1. 耍歌堂:“耍”出瑶族节日的时代气派,光明日报(理论文章),2020-11-08
2. 瑶族长鼓舞的文化特征与当代意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08-10
3. “互联网+”视野下的民俗文化活态化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3-20
4. 利用传统节日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效能——兼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5-20
主要著作:
1 侗族审美文化,24.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02-15
2民族民间审美文化消费式传承——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为例,23.0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0-01
1内容有趣,轻松而不肤浅。本讲义力求将文学与民俗相结合,将传统民俗文化的教学落实经典文学作品中,带领学生从民俗的角度解读经典,让民俗文化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有趣的故事。 2 严谨专业,学术而不古板。本课程关注民俗现象的同时,也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力求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弄清来龙去脉,了解文化心理,对民俗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但又不玩弄术语概念,使非民俗专业的学生能够接受。 3 视野开阔,全面而不琐碎。所列十二讲内容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介绍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虽有交叉,但各有侧重,避免了一般教材包罗万象,面面俱到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