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米/曹文轩文集
作者简介
曹文轩,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青铜葵花》、《我的儿子皮卡》等。主要学术性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等。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40余种。其中有国际安徒生提名奖、中国安徒生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宋庆龄文学金奖、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冰心文学大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等奖项。
内容简介
稻香渡是坐落在大河边上的一个村子。 今天的稻香渡有点兴奋,因为今天这里将迎来一批从苏州城里来的知 青。听说,全是女孩子。来这一带插队的知青,不知足什么原因,都是男 女分开派往各个村子的。 稻香渡的男女老少,好像都希望分到稻香渡的是女知青。理由也说不 出太多,总而言之,就是希望分到稻香渡的是女知青。 毛胡子队长一大早就带领几个壮实的年轻农民驾船去二十里外的油麻 地接她们了。油麻地是一个大镇子,有轮船码头。城里来的知青从县城坐 轮船到油麻地,随即就按男女编队分往油麻地周围的若干个村子。 午后的太阳十分明亮。 稻香渡的河边上挤满了人,都在向大河的尽头眺望着。 一些小孩子挤在大人堆里,看不到大河,就不住地问:“看到船了吗 ?”有人说:“还没有。”有人却说:“看到了,喏,那不是我们稻香渡 的大船吗?”那些看不到大河的孩子分不清谁的话是真的,就仰着脸问: “真的看到船了吗?”那些大人要么就是故意不答,让那些孩子着急去, 要么就是没有将那些孩子当一回事,对于他们的追问无动于衷,只将心思 放在对大河尽头的眺望上。那些孩子心里明白了,不能指望这些大人会对 他们有个认真的态度,就只好凭自己的力气与身体的小巧灵活,在大人们 之间的缝隙里钻来钻去,企图钻到人群的前面去。几个瘦小的孩子,竟然 从大人的裤裆里钻了过去。有个女孩看到了,就说:“不要脸!” 细米不用这样着急,因为他早爬上了村头的那棵高大的槐树。他稳稳 地坐在一根横枝上,垂挂着的两条腿,还悠闲地摆来摆去,一副很舒服的 样子。大河在他眼里,是一条没有任何遮挡的大河。 大树底下站着红藕。 红藕也看不到大河,但红藕并不很着急,因为红藕有细米——细米会 在树上不住地向她诉说大河的: “大河光光的。” “有条船,是一条小船。好像是放鱼鹰的。” “从大河那头飞来了一群鸟,往北飞去了。” “有一群野鸭落到那边芦苇塘里了。” 红藕仰着脸望着树上的细米。有阳光透过树叶照射下来,她的眼睛眯 暌着。 但,细米并不低头看红藕,他直朝大河看。细米是一个爱脸红的男孩 ,尤其是在红藕面前。 红藕比细米大方多了,尽管她知道三鼻涕他们几个会不时地掉过头来 不怀好意地看她和细米。红藕不在乎,红藕就是喜欢跟细米呆在一起。再 说,红藕是有理由的:她是细米舅家的孩子,细米是她姑家的孩子,细米 大她两个月,但也是她的小表哥呀。 三鼻涕挤到了树下,向树上的细米问:“看到船了吗?” 细米没有心思理会三鼻涕,依然眺望他的大河。 三鼻涕在等待树上的消息时,两道清水鼻涕已悄悄地朝嘴边流去。三 鼻涕需要聚精会神地管他这两道永远在流淌的鼻涕,因为只要注意力一在 别处,它们就会探头探脑地跑出来。如果是一件事物紧紧地吸引住了他, 或是一个心思紧紧地纠缠住了他,它们甚至会越过他的嘴巴,直到有人说 “鼻涕过河啦!”他才突然一收走开了的注意力,紧接着就小肚子一扁, 一使劲,“哧”地一声,将它们吸了回去,不留一点痕迹。有时,老师对 他说:“你还能不能管住你的那两道鼻涕?”三鼻涕无法回答。那两道鼻 涕仿佛是两个有生命的并且很淘气的小活物,它们总是在观察着自己的主 人,只要主人一走开,它们就会跑出门外,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主人一回 来,它们就又赶紧溜回去,你说三鼻涕到底是管住了它们还是没有管住它 们? 三鼻涕仰望着树上的细米,仿佛细米就是那条大河,就是那条载着女 知青的大船。直到脖子酸了,他也没有听到细米的回答,便又追问了一句 :“看到了吗?” 细米歪头看了他一眼,说:“看到了也不告诉你。” 三鼻涕有点生气,捡起地上一块小瓦片要朝树上砸去。而当他看到细 米瞪着眼睛、在用神情对他说“你敢”时,手一松,将瓦片丢在了地上, 说了句既无奈又很可笑的话:“那你要告诉谁呀?” 不无处站着另一个女孩琴子。她看了一眼红藕说:“告诉红藕呀。” 说完,既不看看红藕的脸色,也不看看红藕是否追了过来,就赶紧一头钻 进了人缝里逃跑了。 于是十几个男孩和女孩好像早约好了似的,男孩一起喊:“细米!” 女孩就立即呼应:“红藕!” “细米!”“红藕!”“细米!”“红藕!”…… 喊声此起彼落。 树上的细米红着脸,他真想一拉裤带,朝树下那个嘁得最凶的男孩嘴 里滋泡尿。他的尿是尿得又准又狠的,对于这一点,他心中有数。但当着 那么多人的面,尤其是想到还有那么多女孩在场,他又不能照他这一恶恶 的念头去做。他惟一能做的,就是装着没听见,硬坐在横枝上不吭声。 终于有一个大人受不了这群孩子的聒噪,大发一声:“别嚷嚷了!” 才算将喊声平息了下去。 不知是等乏了,等得没有兴致了,还是从路途的长远算出大船回来还 要有一些时候,河边上的人群有点松弛下来,一些人先回家了,留在河边 上的也就看着,不再大声说话了。那些孩子倒都没有走开,在各自选择的 位置站好、坐好,仿佛在一个硕大无朋的剧场里等待着一场大戏的开幕。 “不告诉我拉倒!”三鼻涕说,趁人稀,及时地挤到前面去了。 有片刻工夫,细米不再在心里惦记大河尽头将要出现的大船。他安静 地坐在横枝上,观望着春天阳光下的稻香渡—— 春天的雨水多,地里又不太需要水,太阳还没有多大蒸发水汽的力量 ,大河变得十分开阔与饱满。此刻,只有一丝小风轻轻地吹过,河面上起 了细密的波纹,仿佛有成千上万条银色的小鱼游到了水面上。阳光下的草 屋与瓦房,既有规则又无规则地排列着,散落着,宁静地勾画出一个既紧 凑又稀松的村落。一条不大不小的河从大河分出,流过村后,河那边是稻 香渡中学。细米是校长的儿子,他的家就在校园里。细米看到了稻香渡中 学的旗杆与红旗,还看到了院子里的妈妈与他的小狗翘翘。细米什么都看 到了:两岸的麦田、水塘边啃草的牛、停在小河里的船、慢悠悠旋转着的 风车、在地里觅食的各种颜色的鸽子、东一簇西一簇的芦苇和菖蒲、河滩 上的坟场、几户人家的炊烟……稻香渡有的是景色。此时,这些景色都笼 罩在一片静谧的氛围之中,仿佛在耐心地等待着什么。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