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明月醉玲珑(诗词中的别样风流)

宋时明月醉玲珑(诗词中的别样风流)
作者: 流珠|责编:牛炜征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9.50
折扣购买: 宋时明月醉玲珑(诗词中的别样风流)
ISBN: 9787559641205

作者简介

流珠,古典文学发烧友。寻卷问轶,弄墨舞文。弦歌雅乐,由来推崇;人世况味,亦其所欢。蒹葭苍苍,梦萦故国何须醒;云山幽幽,心驰书史誓不归。已出版长篇小说《海上婵娟待伊人》《九日女王》,清词品读《花间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清词中的别样风华》《谁将冰心盛玉壶》,宋词品读《宋时明月寄春风:愿得柳七心》。

内容简介

\"徘徊惜芳时,花落燕归来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江西抚州,古时被称为临川。对于我们当代人而言,这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地名。但是对于一名昆曲戏迷来说,却并不陌生。就在两年前,昆剧《临川四梦》在全国各地及海外巡演,声势浩大、盛况空前,以此纪念一位伟大的剧作家诞辰四百周年。这位剧作家有着“东方的莎士比亚”之美誉,“生平以花酒为事,文章作涯。一官如寄,任他调削贬除;百岁难期,且自徜徉游荡。生为绰约,死也风流”。而临川,正是这位剧作家的故乡。他在临川建了一座玉茗堂,在玉茗堂中穷思极想、朝暮不倦,写出了《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作品,合称“临川四梦”,后人有《蝶恋花》一词咏叹: 气节如山摇不动。玉茗堂中,说透痴人梦。铁板铜弦随手弄,娄江有个人知重。 唤作词人心骨痛。史册弹文,后世谁能诵?醒眼观场当自讼,古来才大难为用。 词中的娄江即今昆山。相传娄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对《牡丹亭》极为痴爱,竟然为之心痛肠断而死。 似乎不用再多说什么了,不必再问这个剧作家乃何许人也?他便是那位“牡丹一出,几令西厢减价”的汤显祖汤老先生。 然而,作为中国文化历史上独树一帜的“风水宝地”,临川所出的文化名人,又何止是汤显祖一人而已。本篇中将要谈到的人物,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临川公子。“生平以花酒为事,文章作涯。”这句对汤显祖的评价用在他的身上也不无相宜。然而,就仕途而言,比起汤显祖的“一官如寄,任他调削贬除;百岁难期,且自徜徉游荡”,他却要平顺了许多。虽则在他的人生中,也曾有过“调削贬除”的失意,但汤显祖一生所任,皆是无关痛痒的闲职微官,他却青云直上,一度高居相位。他比汤显祖要早生五百年,他的际遇,他的时代,远比汤显祖更为锦绣绚丽。他的名字是晏殊,是宋仁宗时的一位承平宰相。 晏殊少有才名,七岁已能作得一手像模像样的文章,被人视为神童。宋真宗景德初年(1004年),江南发生旱灾。朝廷派遣一个名叫张知白的官员前去安抚。张知白发现了晏殊的不凡之处,回朝后即做举荐。这一举荐还真是立竿见影。就在那一年,虚岁十四的晏殊与一千多名进士参加了真宗皇帝亲自主持的廷试。这位一脸稚气的小小少年与成人组的选手同台较量却并不怯场,神态自若、一挥而就,给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廷试后,晏殊被赐“同进士出身”,这也就意味着,实际年龄才十三岁的晏殊居然进士到手了。 晏神童真是名不虚传。想想看,跟他同一时代的柳永虽以“白衣卿相”自命,却是科场蹉跎屡战屡败,沮丧到不得不跟自己的名字决裂,直到将原名柳三变改作柳永,这才“逢凶化吉”地将“进士”头衔揽入怀中,而此时的柳大才子已经年近半百了。前面所提及的晏殊的同乡汤显祖也是从小便聪明非常,又一个鹤立鸡群的临川神童。可是汤显祖考中进士时却已三十四岁了,据说,是由于他得罪了那时正红得发紫的宰相张居正。不管怎么说,在读书人全力以赴却又视为畏途的科举道路上,晏殊是速战速决、一劳永逸。 \" \"★热播剧《清平乐》主角晏殊、欧阳修传世词作和词人背后的故事,一本书读懂宋词的清新婉转与风流多情。 ★诗词赏析+历史考据+传奇故事——小说化的叙述语言,别具一格的赏析佳作。 ★知名插画师倾心绘制古风唯美插图,精美典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