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掘金的“铂乐”:潘从明

滴水掘金的“铂乐”:潘从明
作者: 陈超//濮悦|总主编:徐强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7.00
折扣购买: 滴水掘金的“铂乐”:潘从明
ISBN: 978757314126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生于尘土 这里是中国西北部生态 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地方之 一,是我国四大沙漠中的巴 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围 成一片的地方。而在两大沙 漠之间,有一片存续千年的 绿洲不断成长,它正是潘从 明的家乡——甘肃省武威市 民勤县。 1970年的秋末,一场沙 尘暴突袭而来,原本晴空万 里的秋日瞬间狂风大作,飞 沙漫天。在这持续多时的沉 闷混沌之中,一阵响亮的哭 声从民勤县大滩乡北中村十 社一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中 传出,父亲潘竟河和母亲王 玉英迎来了他们的第三个孩 子。 “爹,弟弟怎么这么小? ”5岁的大儿子潘明辉此时正 趴在炕沿儿上,盯着眼前这 个和小猫差不多大的弟弟, 一边心想着他什么时候才能 和自己一起玩,一边问着父 亲。“长得是小了点,但你 看这眼睛,够亮。”父亲说 话问也不住地看小儿子,那 真是越看越喜欢。“他爹, 给娃起个名吧。”王玉英略 带疲倦地说。潘竟河想了一 会儿,又抬头看了看窗外久 久未退却的昏黄说:“就叫 潘从明吧,明就是亮,希望 娃长大后能走出咱们这个灰 蒙蒙的小地方。当然了,也 希望他这一辈子都明明白白 不糊涂。”“弟弟,你有名字 了,你叫潘从明。”潘明辉 一边高兴地拍手一边对弟弟 说,只有2岁的女儿潘莉青 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看着 哥哥拍手,她也跟着学了起 来,两只小手一下一下地拍 着。襁褓中的潘从明似乎也 很喜欢这个名字,他不哭不 闹,娇嫩的小脸上还现出了 隐隐的笑意。 新生命的到来给潘竞河 一家增添了喜悦与期待,但 同时也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 庭更显困窘。潘从明出生时 ,父亲潘竟河虽已在三尺讲 台上当了8年的小学教师, 但微薄的工资实在不足以支 付一大家子的口粮。加上20 世纪70年代的民勤对待土地 沙漠化难题远不如现在治理 有方,因此土地的开垦和粮 食的产出常常受制于风沙侵 扰。虽然母亲王玉英还在哺 乳期,可她也并没能享受什 么“优待”,一日三餐还是极 稀的玉米糊糊。潘明辉和潘 莉青更是经常食不果腹,肚 子饿得咕咕叫。有时候看着 母亲喂养弟弟,兄妹俩忍不 住凑上前羡慕地看着:弟弟 吃得可真香呀。他们不知道 的是,小小的潘从明也和他 们一样,正体会着饥饿的滋 味。他用力地吮吸却得不到 一丝甘甜的乳汁,只能通过 哭声来表达自己对母乳的渴 求。几天下来,他连哭声也 渐渐变得嘶哑又微弱了。看 着家里三个瘦小的孩子,母 亲王玉英的眼角湿润了,也 许便是从此刻起,她下定决 心一定要让三个孩子走出乡 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潘从明3岁的时候,弟弟 潘从英出生了。潘从英的到 来,让潘竟河夫妻俩身上的 担子更重了。白天,潘竟河 上班教书,王玉英就去集体 公社挣工分。傍晚,俩人又 在地里忙碌,就连做梦都盼 着有个好收成。可大自然的 风沙并没有因为人们的辛劳 而“偃旗息鼓”,它肆虐而来 ,又呼啸而去,卷起了黄沙 和尘土,推动着沙丘,缓缓 覆盖上了农田。 虽说生活在民勤的人们 对沙尘暴早已司空见惯,但 儿时的那一场风沙却让潘从 明至今记忆犹新。 一觉醒来,潘从明觉得 自己的眼睛、耳朵、嘴巴里 都是沙土,再看看家里的每 一个人也都灰扑扑的。眼看 到了中午,可饭桌上的碗里 仍旧什么都没有,他这才知 道,原来家里仅剩的口粮已 经吃完了。父亲潘竞河想要 起身出门找点儿口粮,可是 一站起来就头晕目眩,数日 不停歇地刮风沙,让自小身 子骨就不强健的他更加虚弱 。 眼看着儿子和儿媳妇都 要撑不住了,已经躺在床上 许久的奶奶突然挣扎着坐了 起来。她招招手,示意潘明 辉和潘从明到她身边去,“ 辉儿、明儿,来,到奶奶这 儿来。现在风不刮了,你俩 一起去大姑奶家借点吃的吧 。”“我不去!”潘明辉已经 12岁了,正是男孩子自尊心 强的时期。“你呀!”奶奶叹 了一口气,拉住潘从明的手 ,“我的闷葫芦娃,那你去 吧。”7岁的潘从明虽然没有 哥哥那样倔强,但他也明白 “借”字背后的含义,如今的 北中村又有几家人还有余粮 呢?和哥哥姐姐相比,潘从 明一直都是那个不愿意表达 的孩子,他左手捏着衣角, 紧抿着小嘴,不知道该不该 答应,但他感受到奶奶握住 他的那双手是温暖而又粗糙 的,他没吭声,转头就往外 走。看着弟弟小小的背影, 潘明辉内心也有些后悔,他 假意咳嗽了两声,也赶忙跟 了上去。 以往去大姑奶家玩的时 候,他们从未觉得这条道路 是如此漫长,长到俩人走到 门口的时候,都汗涔涔、灰 蒙蒙的。潘明辉低头拍着裤 腿,他有个小心思,想让弟 弟去敲门然后开口借粮食。 潘从明“心领神会”,他快步 走上前,用小手轻轻叩响了 大姑奶家的大门。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