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读文言文精华品鉴/名师赏读课
作者简介
王中翼,文学学士,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教研二十多年,一直任教于长沙市雅礼中学,曾获评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优秀教师”。主编或参编多种中考、高考总复习教程以及课程配套辅导书籍,教研论文曾获省、市一等奖,发表论文近百篇,《中学生百科·大语文》《遥响》(文言文鉴赏)专栏作者。
内容简介
风流千古咏絮才 ——《咏雪》赏读 咏 雪 刘义庆《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chā)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停机德”指的是薛宝钗,“咏絮才”即“咏絮之才”,指的是林黛玉,是说林黛玉是个才女。林黛玉不仅孤傲高洁,美貌多情,而且才华出众,在大观园的众姐妹中独占鳌头。但是为什么用“咏絮才”来形容有才华的女子呢?其实,它源于谢道韫咏雪的故事;本文《咏雪》记载的就是这个流传千古的佳话,产生了“咏絮才”这个著名的典故。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次家庭聚会上。虽说只是一次普通的聚会,但这个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而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刘禹锡的咏史诗《乌衣巷》中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王谢”说的是东晋时期最为显赫的两个世家大族。他们本是琅琊(今属山东)王氏与陈郡(今属河南)谢氏,因为战乱,两家族人从北方南迁至南京,逐渐兴旺发达。在绵延三百余年的时间里,王谢两家世代簪缨、人才辈出、 文采风流、功业显著,成就了后世家族无法企及的荣耀,被后人并称“王谢”,又因两家都聚居于乌衣巷,所以两家的子弟又被称为“乌衣子弟”。王家以“王与马,共天下”的宰相王导为代表,可更为耀眼的是王羲之、王献之等一批杰出的书法家;谢家以“东山再起”的权臣谢安为代表,子弟中尤以文学著称,有谢灵运、谢朓、谢庄、谢惠连等著名文学家。谢道韫就是这个家族中的一位才女,文中的“谢太傅”就是大名鼎鼎的谢安,谢道韫的叔父。古人有诗句说“王谢风流满晋书”,记载晋朝历史的《晋书》以及《世说新语》等著作里记录了 王谢家族许多人物的事迹。《咏雪》就是其中一个小故事。 《咏雪》的故事,短小精练,不难看出,它首先赞美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也从一个小小的角度体现了谢家的文采风流。在阴沉严寒、万物凋零的冬天,一场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大雪,确实是大自然的一道奇景,能带给人们惊喜愉悦和美好遐想,尤其是身居南方的人们,更有着一份特别的期待和喜爱。谢安趁着天寒下雪,不便外出,年少的子侄们都在家中,于是召集大家谈诗论文,交流学习,气氛很好。不一会儿,风疾雪骤,漫天飘舞,平日公务繁忙的谢安这时也兴致勃勃,即景生情,灵机一动,顺便出了个题目来考考这些小辈:“白雪纷纷何所似?”这是一个七言诗句,要求小辈们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这纷纷白雪。他二哥的儿子谢朗(胡儿)马上作答:“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相似。”谢道韫接着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对比这两个答案,相信大家一眼就看出谁优谁劣了。谢朗反应虽快,但“撒盐空中”的比喻,不但形状不够贴切,也失去了雪花飘飞那份轻盈之态,显得生硬呆板;而谢道韫的比喻不仅描摹准确,生动形象,形神兼备,而且带给人丰富美好的联想,仿佛眼前不是寒冷的冬天,而是春风骀荡,柳絮翻飞的春天景象,顿时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显示了谢道韫对事物敏锐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灵活的想象力,展现了她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诗歌才华。怪不得“咏絮才”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流传不衰的文坛佳话。 然而更有意思的是,这篇短文并没有对两个人的答案做出优劣评定,似乎把评判权交给了读者;可细细品味,其实又含蓄地暗示了答案,并且有力地突出、赞美了谢道韫的才情。怎么说呢?你看,首先,出题主考人谢安听完侄儿的回答后没有表态,但是听到侄女的回答后却“大笑乐”。他那高兴大笑之中,不是包含着对侄女巧妙比喻的满意和赞许吗?其次,作者最后一句通过补叙,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特别点明谢道韫后来成了王凝之的妻子。王凝之何许人也?他不仅是左将军,更重要的是他可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据说还是谢安亲自把侄女谢道韫许配给王凝之的。名门闺秀,大家公子,门当户对,作者这样写,分明表明了他对谢道韫才气的欣赏与赞扬,充分肯定了她的“咏絮之才”。含而不露,耐人寻味,这是这则短文一个突出的特点。 《咏雪》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不容忽视,那就是家族子弟的成才,与谢家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密不可分。谢道韫才华出众,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才女,固然有她天赋的因素,但更得益于家庭文化的教养熏陶;如果说她这一个例子还不够有说服力,那么再看远一点,看看前文所介绍的背景,谢家走出了那么多杰出的文学家,人才济济,蔚为大观,难道是偶然的吗?《咏雪》虽短,但有迹可循,足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让我们再回到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开头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我们首先需明确的是,短文的主人公是谁?谢道韫吗?她确实太“抢镜”了,其实有点“喧宾夺主”,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她是短文的主角。事实上,她叔父谢安才是,他是家庭集会的召集人、主讲人,同时也是随后的主考人,作者也是以他为中心来叙述的。 当我们把目光聚集到谢安身上,你会发现他这个大家庭的核心人物的非凡之处。大家注意到没有?谢安这样一位权倾朝野的高官,谢家这么显赫的门第,但是作者并没有突出谢安的权势、威严,也没有描述那种庭院深深、朱门绣户的华贵,而是有意淡化了,就像是讲述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一样。作者有意淡化了谢家的权势、门第,却突出了谢家轻松和谐的家庭气氛和浓郁的书香气息。你看,谢安甚至完全没有常见的封建家长的严肃与权威,而是一副和蔼可亲、谦谦长者的样子。他在外是国家的重臣,在家却是一位慈祥、有学问、关爱小辈的长辈,非常重视对子弟们的教育,也很受大家的爱戴。天寒有雪,难得大家都在家,于是他趁机召集大家,亲自“与儿女讲论文义”,也就是举行家庭读书会。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显示出谢家诗礼簪缨之家的特点。正是在这样的家族里,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他温文尔雅,循循善诱,灵活施教,非常懂得孩子们的心理,看到突然风大雪骤起来,孩子们肯定都很兴奋,他没有强逼着大家“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高兴地和大家一起赏雪,并因势利导,带领大家吟诗作对。可想而知,这教育效果该有多好! 更让人叹服的是,他听完小辈们的回答后的“大笑乐”。他为什么不直接评判答案的优劣?如果大家设身处地去体会一下,你会发现他多么善解人意和用心良苦:他这是在照顾胡儿谢朗的感受,保护他的自尊心,避免挫伤他的积极性啊!答案的优劣高下其实很明显,胡儿的回答也并非一无是处,他的“大笑乐”中,既有对胡儿比喻不够鲜活的委婉暗示,也有对谢道韫奇思妙想的赞赏;既有对眼前活动活泼热烈、效果良好的满心欢喜,更有对孩子们思维活跃、学业长进的无比欣慰。你看,这不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吗?他不但对子弟们寄予殷切的期望, 而且教子有方,是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好家长!可以说,谢安是治国的良相,同时也是治家的能人,是子弟们的慈祥长辈,更是小辈们的良师益友、人生导师。 谢安的家庭教育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他培养了一种崇尚诗书、好学进取、又不失温馨亲情的优良家风;正是在这种优良的成长环境中,一批又一批后起之秀脱颖而出,成为芝兰玉树般风采照人的人物。说到“芝兰玉树”这个成语,其实也来自谢安的家教故事。《世说新语》记载说,有一次,谢安问众子侄,为什么父母总想培养儿女成为优秀子弟?后来成为车骑将军的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想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啊)。”芝兰是一种高贵的香草,玉树是传说中的仙树。这又是一个精彩的回答,同样是一个新颖形象、典雅优美的比喻,文采斐然,又巧妙地说明了父母何以望子成龙的原因。而从谢安的角度,同样可以看出他深谋远虑、善于教育后辈的一贯作风。因此,我们在欣赏“咏絮才”、赞叹满室芝兰的同时, 不要忘了谢家的家风、家教,不要忽视了谢安这位人生导师。 这是一套真正的人文素质养成之书、精神生命培育之书;它能够帮助读者读书、审美、广才、增能、养心,既有助于培育语文核心素养,涵养生命气象,也能辅助读者应对眼前的学业考试以及将来的种种人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