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在我也在天(道家筋经内传指略)
作者简介
王庆余,生于武林世家,自幼随父亲王子光和师父杨少云习武,天资聪颖,勤奋坚毅,因而精通不同门派的武术。后经武术大侠杜心武推荐,拜欢喜道人李杰为师,得筋经内丹功秘传。习武之外,欢喜道人亲授其道家医理和点穴、闭穴、拿穴、解救穴、指甲诊病等绝技,遂融武艺、内功、医术于一炉“ 悬壶济世”。先生又熟读《易经》、老庄以及《参同契》《黄帝内经》等古代典籍,将筋经内丹功置于道家养生学的框架中,参照现代生命科学理论,总结自身实践经验,完善了筋经门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现任美国国家自然疗法医科大学特聘客座教授,并全程指导和参与美国国家自然疗法医科大学的中医专业的创建和发展工作。
内容简介
筋经功探源 筋经功属道家秘传功法之一,是综合了武学、道家内炼、传统医疗等诸多实修绝学的一门独特功法,既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它于明末清初时期创立,文武并用,既是一种以强身健体、祛病疗疾为目的的内炼养生术,又是一种结合搏击实践的综合武术。在冷兵器时代,小则可以养生、防身, 大则可以为国效力,抵御外敌。其基础养生功法分静功、动功两种,内外兼修, 神形共养。其治疗功法包括手功(点穴按摩)、药功(伤科为主)、综合诊疗等, 其中尤以点穴和指甲诊病为当世一绝。历代修炼者以之救人济世,屡见奇效。 筋经功是秘功,没有文字记载,全靠口传身授,创始人乃清末民初欢喜道人李杰(1873—1983)。 李杰道长字太清,号永宏,人称欢喜道人。好结交侠义之士,他们经常在一起精研武艺,谈玄论道。他有两位挚交,一位是闻名皖鄂的华阴道人,一位是一代武林奇人徐志清。华阴道人姓名不详,曾中过举人,后来看透仕途,望断炎凉,于陕西一带出家从道,曾在华山楼观台停留过,与李杰道人同属全真教龙门派,是一位文武医易道俱精的全才。徐志清为自然门始祖,是杜心武的师父。因其身形矮小,下颌刚甫桌面,故俗称”徐矮师”。他自幼习武,精通各家武艺,尤善下盘功夫,喜欢四处云游,常往来于云贵川各地,后隐居山林, 潜心武道,开创自然门拳法。他也曾入道,属于道教正一派中的端公教。 他们三人既同属道门,又惺惺相惜,彼此相契,故结拜为师兄弟。大师兄为华阴道人,二师兄为欢喜道人,三师兄为徐矮师。从年龄上看,徐矮师最年长, 华阴道人次之,欢喜道人居末。但从学问、技艺、修养等综合方面来看,三人共推华阴道人居首,欢喜道人居次,徐矮师因为疏于文墨,故自居其末。三人之间无话不谈,彼此互通有无,相互融汇。华阴道长本来是地主,颇有家资。他散尽家财,召集了民间奇人异士,僧尼、盗匪、死囚于峨眉山九老洞集结了数月,相互交换精华,交流研习各家之长。后,徐矮师创立了自然门,李杰道人创立了筋经门。故李杰道人传承的筋经门和徐矮师开创的自然门之间有很多同源互通之处,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不过筋经功属于秘功,不如自然门广为人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仅二者的先师是师兄弟,而且其练功的手法、步法、身法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从二者的歌诀就可以看出来。 筋经门歌诀:筋经有始,动静无端,千姿万式,虚实自然。 自然门歌诀:动静无始,变幻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 明末清初的四川是一个名家高手聚集的地方。此时中原大地风云骤变,兵灾连连,人民叫苦不迭。四川盆地易守难攻,正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再加上都江堰灌溉的沃野千里,使其不仅成为偏安一隅的天府之国,更是一个避难者的天然福地,不少名家、高手、僧道,甚至逃犯、死囚等都向四川聚集。这期间,无数义士仍怀着反清复明的希望不断奋斗着。顾炎武在陕西云台书院讲学,暗中聚集反清复明义士,组织汉留社。其影响很大,在全国各地都有分社与组织,其活动更是遍布全国。聚集到四川的这一批人也逐渐组织起来,互相交流、支持。这些人中有不少奇人异士,他们既有技艺又有智慧,眼看清廷江山日益稳固,报国无门,便希望把自己这一辈人的技艺、学识传承下去,把中华民族真正的精华加以整理,去芜存菁,以待来人。经过各家高手的不断交流、融汇,这一时期形成了很多功法和门派,筋经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由于清廷官府忌惮百姓造反,严禁民间习武,凡练金钟罩、铁布衫、易筋经、金家功的,罪及斩首。所以,筋经功只能暗地传授,偷偷习练,因而不见诸文字, 流传范围较窄,鲜为人知。然而,由于师门严训,要求门人只能传授贤徒,入门者既要具备传承功法的身体与智力条件,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徒弟需长时间跟师学艺,师父言传身教,不断考核徒弟的言行,这样不仅确保功法的有效传承,更有助于培养后辈的德行,树立门风,因而本门才能长期秘而不衰。 笔者年幼时有幸经民国大侠杜心武介绍,拜在李道长门下,继承筋经嫡传。此后谨遵师命,勤勉修炼六十余载,虽历经劫难而修持不坠,终有所悟,除了使自己身康体健外,还运用此功为民众治病疗伤,解除痛苦。比如曾为第24、25 届奥运会中国跳水队治疗运动损伤,助其勇夺数金,还曾数次为国家领导人及国际友人治病疗疾等。 师父授技之时,也有所谓”只可单传,不可外泄”的教诲,然而,笔者深感千百年来,武术界帮派、门户等意识的影响太深,曾使我们吃了不少亏, 同时大大阻碍了传统武术与炼养的健康发展。为了传承与弘扬祖国优秀智慧结晶,故不揣鄙陋,愿献出秘传的筋经功,一者纪念先师,二者奉献社会。 筋经功属道家秘传功法之一, 是综合了武学、道家内炼、传统医疗等诸多实修绝学的一门独特功法, 既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它于明末清初时期创立,文武并用,既是一种以强身健体、祛病疗疾为目的的内炼养生术, 又是一种结合搏击实践的综合武术。在冷兵器时代,小则可以养生、防身,大则可以为国效力,抵御外敌。 筋经功之所以以筋经为名, 就是首先经过筋体的锻炼,来达到经络的通畅。而只有经络的畅达,才有营卫气血的正常运行,才有五脏的强健。筋动带络动,按西医的观点来说, 就激发了一种酶,它能调剂人体每一个脏腑的功能,达到流注合度、阴阳平衡,使人体健康,除病延寿。 道教之祖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归根结底是一个“静”字,清静才能识根源;佛教之祖释迦牟尼主张“应生清净心”,信心清净”就生“实相”。这就是说只有心静才能感觉到真实的东西。一个“静”字,有着巨大的力量,无穷的作用,尤其是对人体生命更是息息相关。 行功是筋经功中动功部分的基础功之首,是学道功之人的基本步伐的必修课。这套行功动作不复杂,易学易会,它对于通经络、和气血、平阴阳、强筋骨的作用显著,在筋经功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不是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说法吗?习练筋经功可以强壮身体,延年益寿,达到相当水平之后,又可以为人治病, 解除民众疾病之痛苦。点穴按摩的作用就是要疏通气血在人体内的循环,以促使五脏精气的顺利运转,达到五脏的统一平衡,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使人体周身的气血流畅,阴阳调和,脏腑生机旺盛,从而消除疾病,达到健身的目的。 书中所录多是道家古方,以仅供专业中医师和中医爱好者的参考。一般读者切不可按图索骥,简单对症下药。书中验方都是作者曾师承用过的有效的方剂。时代不同,病亦有别。病名相同,病因未必一样。就是同一味药,所产地域不同, 气味归经也有变化。每一求医问药之人, 当时当地的状况又个个不同,选用何方, 药量加减,都需当代中医师谨慎明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