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化学工业
原售价: 196.00
折扣价: 125.50
折扣购买: 梁启超传(上下)
ISBN: 9787122321763
祖父:讲“义理”,重“名节” 梁启超的祖父,名维清,字延后,号镜泉先生, 是梁启超*为推崇的人物之一,他长大成名之后,还 一再撰文称颂他的祖父。可以说,在梁启超的生命中 ,**个留下鲜明而深刻印记的,就是他的祖父。在 一大群孙儿、孙女中,梁维清也*疼爱梁启超,看重 梁启超。至少在六岁以前,他一直生活在祖父身边。 白天,他跟着祖父一起读书、玩耍;夜里,就和祖父 睡在一张*上,听着祖父给他讲的历史故事入睡。梁 维清喜欢讲古代英雄豪杰、学者硕儒的故事给这个小 孙子听,尤其喜欢讲宋代**、明代**的故事,对 那些沉痛的往事,他总是津津乐道。 当时的中国,除了科举,没有别的教育,*没有 学校。多年以后,梁启超谈及他所看到的国民中的“ 童年”和“少年”,还是一派放任自流的景象。孩子 们游戏活动的空间,离不开自家的小天地;眼睛看到 的,耳朵听到的,都是些家长里短、寻常琐碎之事。 稍好一点的人家,顶多是教育自己家中的子弟,走科 举为官这条路,能有升官发财、追求利禄、光宗耀祖 的想法,也就到头了,就算是有志有为的青年了。待 他长大以后,眼里心中,竟以为天下之事,没有比这 *大的了。这还是中上阶层家庭里的情形,下层社会 的贫苦子弟又将如何呢?怕是*少有*教育的机会。 各地固然有村塾、乡塾,但其中施教的教师,梁 启超称之为学究的,却都是“蠢陋野悍、迂谬猥贱” 之人。他说,“中国四万万人之才、之学、之行、之 识见、之志气”,就消磨在这些人的手里,其中能够 幸免的,“盖万亿中不得一二也”。正是这种情形, 造成了国民中普遍的愚昧自私、目光短浅、心胸狭窄 、苟且偷生、奢靡*败、不思进取,其根源就在于教 育的缺失,尤其是早期教育的缺失。梁启超后来担任 《时务报》主笔期间,曾作《变法通议》一文,其中 《论师范》《论女学》《论幼学》三章,都对儿童的 早期教育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中国虽然号称有四 万万人口,但其中两万万妇女没*过教育,她们做了 母亲,也没有能力教育孩子。而西方学者认为,儿童 的早期教育,70%应该由母亲承担,母亲比父亲*容 易了解孩子的性情嗜好,也*容易因势利导。如果母 亲读过书、有文化,善于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的成 长就比较容易;反之,就比较难。而教师的情形也不 容乐观。孩子一旦走出家门,培养他们的责任就落在 教师肩上,但举目望去,可以承担这种责任的教师又 何其少啊!大学教授不必说了,那些蒙馆学究,“其 六艺未卒业,四史未上口,五洲之勿知,八星之勿辨 者”,十个里头倒有**个。他们只能寻章摘句,鼓 励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作八股,求举业,为统治者 培养“终身盘旋于胯下”的奴才。所以,教育兴,则 国兴;教育衰,则国衰;教育亡,则国亡。教育是一 个人的根本,也是一个**的根本,而早期教育,* 是根本中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