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费逵自述/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

陆费逵自述/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
作者: 陆费逵|主编:文明国
出版社: 安徽文艺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2.50
折扣购买: 陆费逵自述/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
ISBN: 9787539643656

作者简介

陆费逵(1886—1941),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中华书局创办入。17岁在南昌创正蒙学堂,19岁于武昌创办新学界书店。20岁任汉口《楚报》主笔,因言论触犯当局,致该报被追停刊,转至上海任昌明书店经理。21岁入文明书店任编辑;又二年,为商务印书馆出版部长及《教育杂志》编辑。1912年在上海创建了中华书局,任经理。此后,在中华书局任职三十年。

内容简介

《时代精神》主编周宪文先生,来函嘱写自述寄 刊,不论 长短,以为青年努力上进的示范。我何人斯,焉敢自 诩努力? 不过在青年时代之刻苦自修,有可供青年借镜。兹略 述梗概, 聊以塞责。 我儿童时代读书七年,其中母教五年,父教一年 ,师教一 年(九岁时因上年先母大病,从邻居刘先生读),十 三岁读完 《四书》、《五经》。先母教育颇有暗合教育原理者 ,如阅《纲鉴》、 习珠算、讲故事(每晨五时起身,冬季则拥被坐床上 ,母亲为 讲历史上、小说上之有益故事)。先父长于文学、书 法及治印, 因曾随侍先祖于河南汤阴,对于岳武穆尤有深刻印象 ,岳武穆 词两首曾教我诵读,至今能背诵;课余命记典故、检 类书、习 尺牍,故我十三岁时文理粗通,能勉强阅书报,其年 是光绪戊 戌,受变法影响,略阅《时务报》及新书。我要求先 母不再照 旧式读书,先母知我能自修,遂商于先父,从来年正 月起(表 面十四岁,实在十二岁半)任我自修。我自订课程每 日读古文、 看新书各二小时,史地各一小时,并作笔记、阅日报 (先阅《字 林》、《沪报》或《申报》,后阅《中外日报》)。 我阅报无论论说、 新闻、广告都一字不放过,有不解者即查字典及类书 ,查不着 则记人小册子,请问父母及亲友。记得为上海商情中 之“衣牌” 二字,询问许多人皆不懂,后到上海又数年,方得钱 业老辈满 意之答覆。盖上海钱业只有规元兑制钱或铜元之市价 ,其洋钱 (银元)兑制钱或铜元之市价照衣庄挂牌,故称衣牌 。此虽小 事,但可矫正读书不求甚解之病(陶靖节当时所谓读 书不求甚 解,是为中年以后人读书消遣而言,非令少壮人不求 甚解也), 我之常识养成亦由于此。 十五岁春至十七岁夏,单日在家自修,双日往阅 书报社, 晨九时去,略携干粮,至五时方出。初时阅者每日有 十余人至 二十余人,数月之后,常到者只我一人,管理员亦由 二人减为 一人,与我甚相得。于是管理员将书橱锁匙交我,五 间房屋之 书好像是我自己的了。此两年半中,不独遍读新报新 书,而古 书亦阅读甚多,于常识之养成裨益甚大。 十六岁秋问,见报上广告有《笔算便览》,向先 母索银一 元去买,适《便览》售罄。书肆取出《算学笔谈》、 《笔算数学》、《数 学启蒙》三书给我阅看,《笔算数学》用阿拉伯数字 ,当时以 为是洋文,不敢买,《数学启蒙》又太简,惟《算学 笔谈》异 常明白。我本有珠算根基,对《笔谈》之前数页(加 法、减法) 一看就懂,而售价适为一元,于是便买回家中。且恐 学不成为 先父责笑。于是每晨六七时先父未起床之前自习二小 时。凡 四十日,将整数四则小数分数开方习完,进读《代数 术》。但 此书编制程序不善,我对于算术之命题中分数、开方 又不熟(因 《笔谈》习题极少),困难异常。其时已知《笔算数 学》仅用阿 拉伯数字十个,并非洋文,即买来将全部二三千习题 逐个演算。 及学日文后,再读日文之算术代数等。 我习日文是在十七岁秋季,同学已习两月,教师 吕星如 先生开首对我说:“听说你很聪明,肯用功,我想多 教一点, 希望两星期赶上他们,以便同班上课。”第一日教字 母拼音全 部及会话四句。我这夜差不多没有睡,字母多读多写 尚不觉难, 拼音有若干读不顺,会话更觉难以上口,读了一两百 遍方能 成诵。但此四句会话至今能脱口而出,一字不讹。次 日诵读 给吕先生听,先生喜道:“我的硬教育成功了。”我 读日文前 后不到一年,吕先生特别多教我,所以不但能看书, 且能勉 强说话。 此后我一面办事,一面自修。夜间或习日文,或 习英文, 或编书或作论文(详后)。早问五时许起床,用洋油 炉烧开水, 即在此时稍稍体操、冷水擦身、喝开水(冬季吃罐头 、牛奶)。 约六时开始读书,每日必读二小时,八九年未间断。 所读科 目最多者为教育,次经济,次地理,次政治,次哲学 ,得力 于日文书籍不少。但东涂西抹不能专精,仅粗知皮毛 扩充常 识而已。P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