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15.80
折扣价: 10.60
折扣购买: 毕昇再现(汉字印刷革命与北大方正)/共和国故事
ISBN: 9787546318271
1941年夏天,34岁的毛奇利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在这里遇到了 才华横溢的年轻研究生埃克特。 埃克特在数学和电子工程两个领域都有深厚功底,两人兴趣相投,相 见恨晚。 1942年毛奇利提出了电子计算机的基本构思,由埃克特负责具体实现 ,终于在1945年秋使第一台计算机运行成功。 冯·诺依曼在介入计算机研究之前,是研究数学和数理逻辑学的,后 来他发明了“存储程序”的概念。 1944年的一天,在美国费城火车站,冯·诺依曼遇到了一名上尉军官 ,便与他随便攀谈起来。当时他们谁也没有意识到这次谈话从此改变了冯 ·诺依曼和电子计算机的命运。 从谈话中冯·诺依曼得知这位军人是美国军方派来参加毛奇利和埃克 特的第一台计算机研制项目的,这引起了冯·诺依曼的极大兴趣。他的直 觉告诉他,运用自己的数学和数理逻辑知识,很可能会为计算机带来革命 性的变革。 怀着这种令他激动的想法,冯·诺依曼很快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投 身到研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工作中。 果然,过了不久,冯·诺依曼就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 王选还发现,微程序的创始人维克斯也具有数学和无线电两个领域的 深厚功底。 1946年夏,当维克斯33岁的时候,发生了被他称为“一生中最重要的 事件”:他接到一个电报,邀请他参加莫尔电机工程学院的计算机培训班 ,主讲人是埃克特和毛奇利,当时他们的名字还鲜为人知。 那天,维克斯去晚了,只听到后半部分的课程,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 的成就和新的存储程序计算机概念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维克斯灵感突 现,立即回到剑桥大学着手研制工作,发明了第一台微程序结构的计算机 。 王诜后来说: 最使我激动不已的是1961年初看到的关于Atlas计算机的一篇不到一页 的简短报道。Atlas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20世纪50年代末研制的一台大型计 算机,每秒运算高达几十万次,支持多道程序。主设计师叫汤姆·基尔本 。他精通程序,又有很出色的无线电才能。由于英国当时比较穷,用不起 超大容量的磁心存储器,基尔本只用了16K×48位的磁心存储器,再加上第 二级90多K字的磁鼓存储器,首创了虚拟存储器。同时,又以极大的魄力用 晶体管分立元件来实现了这一创新的方案。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从中我总结出一点:20世纪50和60年代计算机 硬件方面的很多高招都来自程序和应用(后来叫软件)的需要,硬件和软件 的结合给计算机体系结构带来一系列的突破。可见,程序和应用对硬件设 计是非常重要的,只掌握硬件设计,不懂得程序和应用,照样产生不出创 新的想法。看来,这就是创造的源泉。 就在1961年,王选决定:从硬件转向软件,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 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这是王选又一个产生前瞻 意识的远见,因为当时整个中国也鲜有人这样做。 直到后来,他一直把这称作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因为,从那以 后,王选找到了产生创新思想的源泉。 接触照排科研项目 1961年夏天,正当王选在如痴如醉地工作时,由于长期的饥饿和劳累 ,他病倒了。 经过一年的治疗,他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一天天加重了。迫于无 奈,王选于1962年夏天向学校请了长期病假,回到了上海的家中。 在上海养病期间,王选仍然不断吸取新知识,还不时地向复旦大学的 许自省和施伯乐两位老师请教问题。 两位专家非常热心地对他进行指导,这让王选学会了调试手编程序的 相关知识。 此时,王选开始自己设计编译系统,他还将进展情况写信告诉了陈堃 銶。 1965年夏天,王选接到陈堃銶的来信,由他所设计的编译系统被正式 列入了北大科研计划的项目。王选兴奋得在上海再也待不住了,他立即告 别父母,回到了离开3年的校园,迅速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编译系统研制小组正式成立了,成员除了王选、许卓群、陈堃銶、朱 万森以外,还包括3名协作单位的技术人员。这个小组在当时很不起眼,许 多人都没有把它当回事。 软件设计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王选的体力还很虚弱,实在累得不 行了,他就靠在床上工作。好在有陈堃銶,她好像对王选的设计心领神会 ,总能编写出精确漂亮的程序去实现。同时,她也被王选的设计所折服, 常暗暗惊叹,这个瘦弱不堪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奇思妙想。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王选并不赞成硬件直接执行高级语言的方案,而 是主张寻找编译和目的程序运行中的瓶颈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一个只懂 软件不懂硬件的人,可能会束手无策,而王选已经有了硬件实践的经验, 他将硬件和软件结合着来想,就试着从硬件上想办法,果然很容易就想出 了克服这些瓶颈的方法,他感到自己真的找到了创造的源泉。 但是,有一些问题王选也会百思不得其解,例如怎样在语言中有效地 利用当时DJS21机上的磁鼓外存储器就把他困扰了很久。 这时,在国内先于北大从事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研究的单位还有中国科 学院和南京大学,其中,中科院计算所集中了以董韫美教授为首的一批很 有才华的研究人员。他们的研究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与国外的差距也不 大,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力。 于是,王选和许卓群去中科院登门请教,果然得到对方的热情点拨, 这使王选很快就搞明白了。回到北大不久,他就研究出了磁鼓数组的设计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