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散文精读)/且读
作者简介
刘墉,国际知名画家、作家、教育家、演讲家,其处世散文和温馨励志散文书籍经常成为华人世界的畅销书,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
内容简介
错也是对 小时候,父亲常教我写 毛笔字,每当我写到一半, 对其中一笔不满意而懊恼迟 疑,父亲总会安慰我:“上 一笔没写好,可以用下一笔 去救。练字的人,不但要会 写好,还要懂得救好。因为 如果你会救,就无所谓错误 了!错也是对!譬如一个人 写‘太’字,第二笔写歪,别 人认为没办法写好,却见他 将最后两笔也改了个角度, 结果不但漂亮,而且妙极了 !” 父亲还说有一次康熙皇 帝出巡,到了西湖,灵隐寺 的住持求皇帝写幅字,康熙 原想题“灵隐寺”,但落笔时 不小心,将“灵”字上面的雨 (繁体字的“灵”字上面是“ 雨”字头)写大了,下面纸 幅有限,怎么也不能把“灵” 字写完,旁人都捏把冷汗, 却见皇帝气定神闲大笔一挥 ,改写为“云林禅寺”(繁体 字的“云”字上面也是“雨”字 头)。那幅字至今仍挂在西 湖,大家只觉得笔飞墨舞, 是幅好字,有谁会去计较那 是写错之后的权宜之计呢! 我当时太小,听不懂, 直到有一天父亲带我去看漫 画家表演——只见台上挂着 一大张白纸,漫画家邀观众 上去随便画几笔,然后立刻 根据那几笔,改成一幅画。 有些观众存心找麻烦,故意 东勾一圈,西画一条,大家 这么想,都认为画家会被难 倒,却见画家略一思索,就 解决了问题。 我开始了解,这世上一 般人认为错的事,不见得就 是错,有些人不但能将错变 为对,而且对的比别人对的 还要好。 所以在中学,我试着在 作画没有灵感时,把纸折皱 ,摊在地上看那折痕,前看 ,后看,左看,右看,居然 能看出许多美丽的山峦和川 流。 后来在大学教课,我也 常将纸随便“团”一下,丢在 桌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去 寻找美的造型。我发觉用这 种方法创作的画,常能打破 自己惯用的格式,开展出新 的面貌,尤其喜爱临摹的学 生,往往能因此脱离古人的 窠臼。 我更发现,有时候在作 画之前想要使用宣纸,不小 心拿错了纸,却很可能因为 纸性不同,产生许多意外的 好效果,远非平日所能想见 。 如此说来,那错,不也 就是另一种对了吗? 从写毛笔字、画漫画到 学国画,我深深领悟了这个 由错误中寻对的道理,且用 在我的生活中,经过许多坎 坷、风浪,一次又一次证明 父亲的那句话:“如果你会 救,就无所谓错误了!错也 是对!” 幽默感 今天看电视时,当我发 现你居然说得出每个演员的 名字,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生 活也知之甚详的时候,开玩 笑地问你:“喂!请问布鲁 克·雷德丝的电话几号?” 你居然反问:“对不起, 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 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 我大笑了起来,惊讶地 发现,你居然有了幽默感。 “有幽默感”这句话在中 国或许并不重要,却是西方 社会对人极高的赞赏,因为 他不仅表示了受赞美者的随 和、可亲,能为严肃凝滞的 气氛带来活力,更显示了高 度的智慧、自信与适应环境 的能力。 幽默像是击石产生的火 花,是瞬间的灵思,所以必 要有高度的反应能力与机智 ,才能说出幽默的语句,那 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 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世的作 用,更可能作为不露骨的自 卫与反击。 譬如在议会里发生了老 议员以拐杖打人的事,有人 提议进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 门口,这时议长若是接受而 诉诸表决,无论结果如何, 总是不愉快,幸而他急中生 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 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 杖挂在议场门口,那嘴也该 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 管处。”引得全场大笑,提 议者也在莞尔的情况下,解 决了尴尬的场面。 又譬如伏尔泰总是赞赏 某人的作品,某人却总是刻 薄地批评伏尔泰,当人向伏 尔泰说出这件事时,他只是 一笑:“我们双方都弄错了 。”不过短短几个字,既幽 默地解决了尴尬的场面,又 做了有力的反击。 我还听过一个故事:美 国工人到俄国工厂参观,看 到停车场的轿车,便问那些 轿车是谁的。俄国工人回答 :“工厂是我们工人的,轿 车是上面的。”随之反问美 国工人,美国工人幽默地说 :“我们没有你们走运,工 厂是上面的,轿车是我们工 人的。”两句话的对比,却 有了深刻讽刺的意义。 但是我必须强调,幽默 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 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 可能是以别人,也可以用自 己为对象。而在这当中,便 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 胸襟与自信。 我曾经看过一个秃头者 ,在别人对他的秃发幽默时 ,当场变了脸,这可能因为 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 ,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本对秃 头有极大的自卑。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