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心理.人间游戏:冲破社交陷阱的人际沟通分析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1910―1970) 美国精神病学家。早年学习精神分析,后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沟通分析心理治疗流派。其沟通分析治疗体系在心理治疗、教育、管理以及各个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工作领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译者简介 周司丽 中华女子学院应用心理学教师和研究生教研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咨询心理学博士,国际沟通分析协会认证沟通分析师(心理治疗方向)和沟通分析教师及督导师(受训中),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和注册心理师。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结构分析 观察人们自发的社交活 动(大多是在某种心理治疗 团体中进行的富有成效的观 察),可以发现他们时不时 会明显改变姿势、观点、嗓 音、用语及行为的其他方面 。这些行为变化通常伴随情 绪变化。就某个个体而言, 一套行为模式与一种心理状 态相对应,另一套行为模式 与另一种心理状态相对应, 后一种心理状态通常与前一 种并不相同。这些变化与差 异导致了自我状态 (egostate)这一概念的诞 生。 用专业语言来说,从现 象学角度,自我状态可以被 描述为一套统一的情绪系统 ;从操作角度,自我状态可 以被描述为一套统一的行为 模式。用更实用的语言来说 ,自我状态是一个情绪系统 伴随一套相关的行为模式。 每个人拥有的自我状态集合 ?的数量似乎是有限的,它 们并非角色,而是心理现实 。这些集合可分为以下类别 :(1)类似于父母式人物 的自我状态集合;(2)自 发地对现实进行客观评价的 自我状态集合;(3)固着 于童年早期,代表陈旧的残 余但仍旧活跃的自我状态集 合。用专业术语来说,它们 分别被称为外在心灵的 (exteropsychic)、新心灵 的(neopsychic)和古老心 灵的(archaeopsychic)自 我状态。③通俗地说,它们 在展现时被称为“父母”“成 人”和“儿童”。除了最正式 的讨论,这些简单的术语适 用于所有讨论。 本书的观点是,在社交 的任一时刻,所有人都将呈 现父母、成人或儿童自我状 态,并且人们从一种自我状 态转换到另一种自我状态的 速度各有差异。这些观察发 现带来了某些诊断性陈述。 “那是你的父母自我状态”, 意思是“你现在的心理状态 与你父母之一(或父母的替 代者)曾经的心理状态相同 ,你用与他相同的姿态、手 势、用语、情绪做出反应” 。“那是你的成人自我状态” ,意思是“你刚才对情况进 行了自主而客观的评估,并 且正在以不含偏见的方式陈 述你的思考过程、感知到的 问题或得出的结论”。“那是 你的儿童自我状态”,意思 是“你做出反应的方式和意 图和你是小男孩或小女孩时 一样。” 解释如下。 1.每个人都曾有父母( 或父母的替代者),每个个 体内部都带着一套自我状态 ,它们会复制父母的自我状 态(如同他们感知到的); 在特定情形下,这些父母自 我状态会被激活(即外在心 灵的运作)。通俗地说,“ 每个人的内心都随身携带着 自己的父母”。 2.如果适当的自我状态 可以被激活,每个人(包括 儿童、智力落后者和精神分 裂症患者)都有客观地处理 资料的能力(即新心灵的运 作)。通俗地说,“每个人 都有成人自我状态”。 3.每个人都曾比现在的 自己年幼,他的内在携带着 来自早年经历固着下来的遗 存。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遗 存会被激活(即古老心灵的 运作)。通俗地说,“每个 人的内心都随身携带着一个 小男孩或小女孩”。 现在,是时候画出图la了 ,它被称作“结构图”。从目 前的观点来看,它可以代表 任何一个人的完整人格。其 中包含父母自我状态、成人 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 这三种自我状态被小心地分 隔开,因为它们之间差异巨 大,而且经常不一致。缺乏 经验的观察者一开始可能分 不清它们的差异,但任何人 只要花工夫学习结构诊断, 很快就会对这种区分印象深 刻并感到有趣。从现在开始 ,我们用全部小写的单词指 代真实人物,用首字母大写 的单词指代自我状态。图 1b是结构图的简化版。 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