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未来(热点难点和增长点)(精)
作者简介
中国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清华同方讲席教授。近20年来,其学术思想一直领先我国经济改革实践,被称为“先思一步的经济学家”。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对企业经营战略的约束性的体制表现,企业制度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保证,企业产权制度与资本市场的内在结合及互动性,企业中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内在结合的产权制度体现等。 论文与著作颇丰,出版经济专著20部,发表论文400 余篇,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大奖。著作有《文化经济学》(即将出版)《强起来的时代:战略与路径》《企业前沿问题:现代企业管理方案》《企业经济学丛书: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等。 1992年被评为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多家企业及政府机构的顾问,多家学术刊物的顾问或编委,中国国有资产管理研究会、中国体改研究会、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等学术团体的常务理事或副会长。
内容简介
2018-2020 中国经济走势 很高兴与大家一起讨论2018 年的中国经济,并从2018 年来看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大家知道,中国经济目前出现了一些较为复杂的情况,因而对中国经济要做出正确的预期与判断,这涉及我们决策的准确性。 中国社会6 大现象 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首先要从现在中国经济的6 个现象开始。自2018 年3 月开始,中国社会生活出现了6 个很严重的现象。 第一,中小企业压力很大。 既有成本方面的压力,也有资金方面的压力。当然,反应最强烈的还是实体经济的压力,大部分企业都在反映企业非常难做。 第二,企业债务违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不少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到期无法还债,债务违约的情况非常严重。一开始是国有企业,后来发展到民营企业,最后是上市公司,竟然连上市公司债务违约的情况都非常多。这样一来,似乎债务链条的断裂成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第三,非银行金融机构陆续出现了爆雷。 尤其是这些年形成的所谓新的金融业态,如互联网金融公司等,可以说,大量出现问题,尤其是这方面发展较快的城市,在7月份受影响较大。 第四,股市出现非理性下滑。 原来我们估计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影响到股市下跌300个点左右,跌到2 800点,结果没想到中美关税问题又使股市发生了300个点的下跌,跌到了2 500点左右,可以说,股市出现了非理性下跌。 第五,投资人比较恐慌。 因为企业经营困难、利息低、股市跌、房价不稳等现象,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安全性资产了,大家不清楚什么资产最安全,找不到安全性资产。也就是说,投资人之所以非常恐慌,就是因为不知道什么资产最安全,因为安全性资产就像一个衡量器的秤砣一样,一旦没有它的话,整个度量衡就失衡了,因而压力非常大。 第六,恐慌舆论导向的影响。 有关中国经济的各种传言及现象使得人们感到很迷茫,预期并不好。不知道中国往哪个方向走,非常迷茫,迷茫的现象到了10月之后便更加严重,有关移民之类的讨论,再度甚嚣尘上。 总之,从2018年3月开始出现的这6种社会经济现象,充分表明人们总体上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不是太看好。预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预期低下必然会导致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6 种现象,为什么人们总体上对未来预期不好?我们对此做了认真分析,分析的结果如下。 第一,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没有出问题。 无论从哪方面的指标来说,中国社会经济的增长动力都没有出什么问题。例如,中国人致富的欲望仍然很强烈,经济发展的动力还在,而且整个社会的致富冲动都很强劲。尤其越到基层,这种动力越强烈。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还存在,人们对效益的追求,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动力仍然很强劲。应该说,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还没有完成,由此产生的经济拉动仍然很强大,中国经济增长的底气还在。 第二,市场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市场之一,人口接近14 亿,中产阶级达4 亿多,而且比重还在提高,由此形成的市场需求强劲,没有出现所谓消费降级的情况。消费降级这个观点没有证据,有人仅仅因为榨菜卖多了,方便面卖多了就认为消费降级,没有证据支持, 中国仍然是市场需求非常大的一个国家。4 亿多中产阶层的多元化需求,仍然支持着需求强劲的中国市场。 第三,中国仍然是联合国公布的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 按照联合国公布的工业门类,中国应该是最齐全的国家。没有出现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而使一些制造业离开中国,最起码没有普遍出现这个现象。最典型的是东莞,东莞是中国最重要的家具制造地之一,我们发现家具企业仍然存在,他们通过自我调整消化了劳动力上升所带来的压力,所以中国工业门类仍然很齐全,零部件配套仍然很健全,这个没有发生变化。 第四,中国交通设施仍然是世界上最便利的国家之一,而且会越来越好。 这对物流,对产品突破运输压力有很大的好处,可以说,就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交通设施也仍然是最方便、最便捷的国家。物流便利化会助推经济的发展。 第五,最高决策层没有改变改革开放总趋向的意图。 虽然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甚至有些“左”的传言很多,诸如什么民营经济离场论等论调传得神乎其神,但最高决策层没有任何要改变中国改革开放趋势的意图,没有任何证据说明他们有这个意图。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出什么问题。既然基本面没有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6个现象?我们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是5件事撞在了一起。这5件事,每一件都有负面因素,单个出现的话,对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但5件事撞在一起之后就出现了巨大的负面效果,即负面效应叠加。也就是说,这5件事中的每件所带来的负面因素叠加在一起,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其结果是带来的麻烦就大了一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人们有些恐慌与迷茫。也就是说,出现了负面效应叠加的冲击,负面效应叠加导致了上述6 种现象的产生。 ★“先思一步的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及“图书一等奖”获得者魏杰,50年来中国经济研究与实践集大成之作。 ★ 作者有社会影响力,近两年演讲后的媒体文章常有10W+,新书上市2月内,作者有15次大型活动,可团购(预计年内5000册):如清华后E、长江商学院等商学院课程,经济学论坛,企业演讲。 ★ 聚焦2012-2035年中国经济走势,探索中国经济的路径。 ★ 内容亮点: 热点: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美贸易关系、投资热点、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造富 难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与防范金融风险 增长点:“一带一路”、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次全球化浪潮 改革开放再起航 ★ 有助于帮助各界人士破解投资迷雾、发掘增长动力、提高商业决策的准确性,同时增强理论性,是一堂系统、权威的经济学案例课。 ★ 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建议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