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经(经典版)

黄帝内经养生经(经典版)
作者: 刘丽
出版社: 天津科技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1.15
折扣购买: 黄帝内经养生经(经典版)
ISBN: 978753085348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养生的重要性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素问·宝命全形论》中的一 句话。这是说,生命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生命过程是按自 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出发 ,强调养生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防病抗衰的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 的。 (一)增强体质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的重要内容就是增强体质的重要性。 体质是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 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上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也就是说, 体质是人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与 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人体个性特征,它通过人体形态、机能 和心理活动的差异性表现出来,全面地体现在人体形态和机能的各个方面。 体质影响着人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以及 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等,进 而还影响着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和个体对治疗、养生措施的反应性,从而使 人的生命过程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由于脏腑经络和精气血津液是体质的生 理学基础,脏腑经络的结构差异和功能盛衰偏颇,以及精气血津液的盈亏都 是决定人体体质的主要因素。体质强者,抗邪、驱邪、调节、修复能力强, 不易感邪发病,身体康健;体质弱者,御邪抗病修复能力差,多病体弱。所 以说,体质的好坏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 如何能增强体质呢?《黄帝内经》中指出可以通过多种养生方法增强体 质。如“饮食调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谨和五味”等,皆 可积极主动地改善体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 (二)预防疾病 很多时候,人们在治病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患者还要在那些 治疗中忍受痛苦的煎熬。渐渐地,人们在受了大量的教训后才知道,节俭不 该到吝惜的地步,创业不该到忘食的境界,并最终回归到对疾病预防的重视 上来。殊不知,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 点。 养生可以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黄帝内经》中提出了“虚 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防病思 想。疾病的发生与自然界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病与不病的主要关键 ,却在于人体虚与不虚。因此预防疾病不仅要避免外来的致病因素,更重要 的是如何保养正气,达到养生的目的,形与神俱,终其天年。 1.调养精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 “忧伤肺”、“恐伤肾”。七情过度,精神过用,可以伤神,以至形体损伤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 ,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要求我们少思寡欲、 胸怀宽广、乐观,以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使精神始终保持正常状态,从而 使神明而形安。 2.适宜的生活规律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饮食不节可以 伤形,即“形食味……味伤形”;起居失常也可以伤形,即“暮而收拒,无 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房事不节,尤能耗伤精血致形 败神伤。因此我们不可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不可房劳过度。要有适宜 的生活规律,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3.劳逸适度 《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 筋”之说,疲劳过度会影响健康。然而,不劳动同样会影响健康。华佗云: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气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说明适当的体力劳动,不但能够锻炼体格,使精力充沛,而且有预防疾病 的积极意义。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