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41.80
折扣价: 29.30
折扣购买: 走读鲁迅(一代文学巨匠的十一个生命印记)
ISBN: 9787503463945
陈光中,1949年9月生于大连。当过学生、插队知青、铁路养路工人、蒸汽机车技术员、计算机工程师、文字编辑。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博物馆学会会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 喜文字,好摄影,偶习绘画。写过若十小说、散文、评论,画过些许漫画、捅图。发表作品360余万字,包括长篇传记《侯仁之》、《风景——京城名人故居与轶事》(八册)、《北京胡同》、《走读周有光》、《走读鲁迅》、《走读京城角落》、《走读京城人物》等。部分作品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同出版。
鲁迅在广州“四一五”前后的举止,值得敬佩。 后人曾赋予极高评价,称其是“大义凛然地以实际行 动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暴行”,此言并非过誉。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一向“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 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在形势突 变之时,许多人往往迷失了方向,甚至变身为屠杀者 的帮凶,而鲁迅却敢于挺身而为“抚哭叛徒的吊客” ,堪称勇士! 几个月后,他为刚刚编讫的《唐宋传奇集》写了 一篇“序例”,文末有句: 中华民国十有六年九月十日,鲁迅校毕题记。时 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 对于这段文字,后人曾经释为:尽管反动派如“ 大夜弥天”,而鲁迅却如一轮“璧月”,坚持战斗在 黑暗势力统治下的广州,使那些“饕蚊”般哀鸣的敌 人也无可奈何! 然而,事情的真相却往往与人们的自我想象有很 大距离。以这“大夜弥天”之句为例,其间内涵完全 出人意料。鲁迅自己曾经向友人解释过这段话的意思 ,他不过是落笔时突有所感,顺便刺了高长虹一句。 当初听说高长虹出于嫉妒之心写诗抒怀,自称太阳, 说鲁迅是黑夜,而许广平则是投入黑夜怀抱的月亮, 对此鲁迅始终有些愤愤;如今“璧月”与“大夜”相 聚,那高长虹只能如同“饕蚊”般远远地“遥叹”了 !作为获胜的“大夜”,鲁迅很有些得意呢! 鲁迅为何会突有所感呢?看看那个日子就会明白 了:“中华民国十有六年九月十日”正是农历的八月 十五啊!鲁迅当天的日记写得明白:“旧历中秋。晴 。……夜纂《唐宋传奇集》略具,作‘序例’讫。” 时逢中秋,夜空晴朗,举头忽见皓月临窗,由月儿想 到爱人,由爱人想到“情敌”,由“情敌”想到一年 来的许多事情,鲁迅自然心生感慨,而要借机发挥一 下了。 想必那些无端拔高鲁迅的人们难以接受这样的事 实:他那朗朗上口如同警句般精练的文字,居然是一 段爱情感言,而与“革命”全然无关! 还有,关于鲁迅辞职的经过,也是别有隐情。 鲁迅一向对青年寄予极大的希望与同情。眼看着 青年学生横遭迫害与杀戮而束手无策,是他万难忍受 的,在愤怒之下断然辞职,自然合乎情理,但是,这 却并非是他离开中山大学唯一的缘由。还有一个隐含 的故事,也是促使他采取决绝行动的重要动机;甚至 前不久搬出大钟楼迁居白云路,也有同样的因素在内 ,而与“清党”毫无关联一他迁居的时候,广州还是 “革命的大后方”,人们正在为北伐军取得节节胜利 、顺利攻克上海南京而欢欣鼓舞,就连鲁迅本人,也 写了《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一文发表议论呢,谁 也不曾预料到后来会发生“清党”的事情。 他迁居与辞职背后掩藏着的那个故事,不久后竟 然演变成为中国文坛上一段著名的公案。 3。奇怪的“官司” 1927年4月3日,入住白云楼后的第四天,鲁迅日 记有载:“作《眉问赤》讫。” 那是一篇小说,即《眉间尺》,4月25日在《莽 原》发表;后改题为《铸剑》,收入他的《故事新编 》。 据鲁迅所说,这篇超过万字的小说起笔于厦门时 期。 小说的主人公是眉间尺,故事却以一只夜游时不 慎掉入水瓮的耗子作为开场。 ……那老鼠也随着浮了上来,还是抓着瓮壁转圈 子。只是抓劲已经没有先前似的有力,眼睛也淹在水 里面,单露出一点尖尖的通红的小鼻子,咻咻地急促 地喘气。 他近来很有点不大喜欢红鼻子的人。但这回见了 这尖尖的小红鼻子,却忽然觉得它可怜了,就又用那 芦柴,伸到它的肚下去,老鼠抓着,歇了一回力,便 沿着芦干爬了上来。待到他看见全身,——湿淋淋的 黑毛,大的肚子,蚯蚓似的尾巴,——便又觉得可恨 可憎得很,慌忙将芦柴一抖,扑通一声,老鼠又落在 水瓮里,他接着就用芦柴在它头上捣了几下,叫它赶 快沉下去。 老鼠最后的结局,是被眉间尺一脚踏死。一般读 者难以发现这生动的情节有何异常:不过是一只倒霉 的红鼻子老鼠而已。 时隔9年,至1936年1月,《故事新编》结集出版 ,除了《铸剑》等小说,还有几篇是原先没有发表过 的,比如《理水》。读者发现,这里再次出现了一个 红鼻子,身份是“学者”。 P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