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武圣(典藏古河东丛书)
作者简介
王西兰,山西永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运城市文联主席,运城市作家协会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山西省文联副主席。著有短篇小说集《耧铃叮当的季节》、小说散文集《无悔选择》、长篇小说《送葬》、长篇文化散文《大唐蒲东》《不朽关公》、传记《关羽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的觉醒与归真》、随笔集《艺术是生命的支撑》、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原贵生》、文化专著《世纪之问与时代回答》等。三次获得赵树理文学奖。
内容简介
第一章?河东:英雄从最早叫“中国”的地方诞生 经过了春秋战国长达几百年的国家分裂天下混乱,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了全国。短短十五年后,汉朝又代替了秦朝。华夏古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终于迎来了天下一统,从而实现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期待。天下苍生,终于可以过上基本平安有序的稳定生活。 三百多年后,到了东汉末年,社会又一次开始了剧烈的动荡,朝廷暗弱,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历史开始了又一次的轮回。 统一的国家,面临再一次分裂。 天下的百姓,面临再一次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历史,再一次期待天下一统,百姓平安。 这时候,东汉第十位皇帝刘志(桓帝)联合宦官,杀掉了跋扈将军梁冀,消除了外戚之患,却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宦官时代,也就是东汉王朝走向末期的开始。这一年是延熹二年,159年。 紧接这一年,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关羽在河东解县诞生了。 160年,正是东汉末年刚刚发端的时刻。 英雄,与这个时代共同诞生。 中条之北,大河之东,今晋西南地区,古称河东。在祖国版图上,最容易看到黄河中游的那个近乎直角的折弯处,仿佛黄河母亲温暖臂弯呵护着这一块华夏腹地。这里黄河北来,太华南倚,西阻大河,东倚太行,独特的地理形貌和自然条件,使它成为人类历史和中华民族史前历程的重要驿站。黄帝与蚩尤会战于涿鹿(今运城),定历法的尧王建都于平阳(今临汾),耕历山的舜帝建都于蒲坂(今永济),凿龙门的大禹建都于安邑(今夏县),都在这一带。直到秦王朝统一了全国,天下分治三十六郡,这里正式命名为河东郡。 在关羽的始祖、谱系、家世、生平、后裔等个人纪传中,他的籍贯是最确定,是最没有争议的。撰写《三国志》的陈寿(233—297年),生于关羽逝世后十四年,原本是蜀国的观阁令史,是掌管文史档案方面的官员。以关羽在蜀国的显赫地位和崇高声望,加上陈寿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特殊要求,对于关羽的身世不可能记错。他记载关羽的籍贯是: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关羽的家宅居于解县常平。那个时代的行政区划,郡县之下是乡、亭、里,里就是村子。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里之下还要分甲,十户为一甲。这就是当时的行政隶属关系。关羽的家乡,全称应该是河东郡解县常平乡下封亭(一说下冯亭——下冯亭时有时无,这里不细究)宝池里五甲,即今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现在的常平家庙,即关羽祖上的住宅所在,源远流长,而遗址确凿,至今为乡人和关氏后裔确定不疑。 关羽的先祖,是夏王朝著名直臣大夫关龙逢,在历史上是第一个为民请命、不惜身殉的朝廷官员,深受正统儒家思想的推崇。忠于朝廷更忠于人民,是责任也是一种品质,关龙逢以自己的高尚行为,树立了“为谁当官,当一个什么样的官”的千古标范。他的精神影响深远,历朝历代那些为民请命的官员,其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风范都有他的影子。从夏至东汉,其间有两千多年时间,年代久远,漫长的岁月损毁湮灭了多少珍贵史料,关家家族谱系很难准确有据。但有关关羽的碑铭书志,都是这样记载——关龙逢的墓冢在今安邑,与关羽祖籍相距不远,就在东边二十多里的社东村。他们属同一家族是有相当可信度的。 而在《新唐书》中记关羽后裔、唐德宗宰相关播时,说起关氏家世: 关氏出自夏大夫关龙逢之后,蜀前将军、汉寿亭侯羽,生侍中兴。其后世居信都(在河北冀县)。裔孙播,相德宗。 ——《新唐书·宰相世系下》 这样的记载,证明了官方史书的认可。明朝万历时期,当朝名臣也是后来的著名隐者陈省,曾作《鼎新武安王庙颜歌》,其中道:“于时美髯万人敌,伟哉河东关云长。丹心不忝龙逢裔,骁雄未许马超行。”而明嘉靖年间山西道监察御史(后为知解州事)徐祚为重修关王庙碑记也肯定关羽是“夏忠臣龙逢之裔孙”。以这些著名官员和学者的严谨,不会是信口开河。从精神遗传的角度看,关羽心系汉室,念天下苍生,与先祖心存一念,精神血脉是相通的。“以忠继忠,异代同心,渊源固有自也。”(清·张镇《解梁关帝志·谱系考辨》)说关龙逢是关羽的精神渊源,是有道理的。现在,关家多个分支的后裔所持的族谱,都记载关龙逢是关家的远祖。关羽是关龙逢的后裔,应该说是有根据的。 关羽的家庭,是一个耕读之家,属小康农户,也是书香门第。祖父关审,字问之,生于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是个乡间知识分子,治《易》《春秋》之学,做过当地蒙师。东汉末年的混乱形势,使他绝意仕途,就在家宅不远五里处的石盘沟里,择地筑建茅舍,潜心学问,专心教子,因而又称石盘公。他于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逝世,享年六十八岁。三年之后,关羽才出生,没有能领受祖父的教诲,但家学心传,关羽后来对祖父的学业还是有所继承和接受的。特别是祖父毕生专攻的《春秋》,关羽更是研习一生,手不释卷。父亲关毅,字道远,对关羽寄予厚望,要求严格,经常用始祖的忠烈之风激励他,给他传授《春秋》家学,使关羽从小就受到忠义思想的熏陶。春秋大义、忠义思想的种子,很早就植进了少年关羽的心田。祖辈父辈皆治《春秋》,这一点对关羽太重要了。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青少年时期非常关键。关羽的家庭熏陶和幼年所学,加上始祖的血脉及精神遗传,还有河东历史文化大环境的浸润濡染,天造地设般地成为关羽忠义精神形成的必然条件。 关羽幼时很早开蒙,学书识字,年龄渐长,于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他十五岁时,正式入村塾读书,学名改为关羽,字云长。正是这一年,他开始系统学习《春秋》,也开始练习武艺。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关羽每天在村塾里读书,但农忙时间,还要下地劳作,开垄种地,修渠引水;读书空闲,也会去石盘沟里打柴,去解池担盐。劳作固然辛苦,却锻炼了关羽的筋骨,强健了关羽的体魄。在村塾里,业师胡先生还指导他演习武艺。乱世用武,关羽从小就知道这个道理,对那些刀枪剑戟、习武套路,也非常有兴趣,常常精心演练。这些,对他的成长和以后的人生道路是至关重要的,都为关羽后来的建功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河东是我们华夏古国国家形态最早形成的地方,是中国社会早期尧天舜日的核心地带,也是最早叫作“中国”的地方。上古时期,尧帝令舜摄行天子之政。尧死后,三年之丧毕,舜请尧帝之子丹朱即位,自己离开。但诸侯朝觐不去见丹朱而去见舜,狱讼者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只好说:这是天意啊!“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之中国践天子位”,而众所周知“舜都蒲坂”。蒲坂即河东,这一块地方即是中国。 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距离关羽的家乡都不足百里之遥。历史的积淀和文明的传承,形成了这里的人文环境,孕育了这里人们的文化人格,影响了这里人们的人文理想和人生观念。这一切,对关羽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多少志士仁人忠君爱国的高风亮节和济世救民的侠肝义胆,都在营养和滋润着少年关羽正在成长的心灵。 在父亲和塾师的教育下,先祖关龙逢为民请命的故事常常激励着他,家乡的一些历史人物和故事他也耳熟能详。那些乡贤人物的崇高人格和忠烈精神,都曾无数次地让关羽热血沸腾,壮怀激烈。 时间能够抹去很多,历史能够湮没很多。但是,在漫长的华夏史里,在一千八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关羽的名字,人们不曾忘记,不会忘记。 关羽,一个与日月同辉的名字,一个与山川永存的名字。 统治阶级尊崇他,倚仗他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普通百姓敬仰他,希望他保佑自己的平安生活;读书人钦佩他,把他作为道德追求的典范;官吏们敬畏他,把他当成官运亨通的保护神;军人依靠他引领自己建功立业,商贾盼望他指点自己的发财之道;出行的向他祈求一路顺风,居家的向他祈求家宅安宁……他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们也从来没有离开过他。在中国古代社会,只有他,得到了尊卑上下贫富贵贱者一致的认同、共同的尊敬和永远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