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起快乐读书吧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回 甄士隐离家断前愁 传说,女娲炼石补天时,曾在大荒山无稽崖炼成三万 六千五百零一块巨大的顽石。女娲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 块,剩下一块未用,便弃置在青埂峰下。 经年累月,这块顽石已通灵性,可以变幻大小,自由 来去。有一天,顽石正在为自己未能补天而自怨自艾,忽 然看到一僧一道远远走来,在青埂峰下席地而坐,谈论起 人世间的繁华。石头不禁心生羡慕,也想到凡世间走一 遭。一僧一道便将石头幻化成一块鲜明莹洁的宝玉,篆刻 了一些字在上面,缩成扇坠大小,带他到人间繁华地去体 验人生的悲欢离合。 不知历经了几世几劫,石头回到青埂峰下,将自己的 所见所闻刻在石身上。一天,有个访道求仙的空空道人途 经此处,见这文字新奇别致,于是就将石上所记抄录下 来,带人红尘中流传。后来曹雪芹又在悼红轩中将这《石 头记》几番整理,并题了一首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石头记》中,就记录了下面这番故事: 姑苏城里有座“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名叫 甄士隐。甄家虽然称不上是富贵之家,然而在本地也算望 族了。甄士隐生性恬淡,不慕名利,整天观花养竹、酌酒 吟诗,过着神仙一般逍遥快活的日子。甄士隐年过半百, 膝下无子,只有一个三岁的女儿英莲。 夏日炎炎,艳阳当空,甄士隐在书房看书,不知不觉 进入了梦乡。朦胧间不知走到了何方,只见一僧一道飘然 而来,边走边谈。 那僧人说:“这石头到了赤瑕宫警幻仙子那里,仙子 知道他有些来历,便把他留在了宫中,做了神瑛侍者。神 瑛侍者经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灵河岸上三生石畔 有株绛珠仙草,十分娇柔可爱,就每天用甘露灌溉这株仙 草。绛珠仙草得到灌溉,因而久延岁月,脱去木胎,修炼 成了一位女子,游于离恨天外。她说:‘我受了他的雨露 灌溉之恩,却无以为报。如果他到凡间下世为人,我也与 他同去走一遭,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算偿还过他 了。’今天我特地带着这块‘蠢物’到警幻仙子那里,交 割清楚,让他同这些情鬼一同下凡,了却此案。” 甄士隐听了,心生好奇,不禁上前施礼,一笑道: “不知二位仙师说的‘蠢物’是什么,能让我看一下 吗?”僧人便将“蠢物”取出递给甄士隐。甄士隐见是一 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个字, 后面还有几行小字。甄士隐正想细看时,僧人说“幻境已 经到了”,就从甄士隐手中夺去宝玉,和道人过了一座大 石牌坊。 甄士隐见大石牌坊上写着“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 边还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 无。”甄士隐正想跟进去,却听到一声天崩地陷的巨响, 不禁吓醒了。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梦中的事也忘了 大半。 甄家隔壁的葫芦庙内寄居着一个穷书生,叫作贾雨 村,与甄士隐常有往来。中秋佳节时,甄士隐办完家宴, 又在书房中摆下一桌酒席,亲自到葫芦庙中邀请雨村。 此时,贾雨村正在庙中对月长叹,感叹自己生不逢 时,才华得不到施展,便吟出一句诗:“玉在椟中求善 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甄士隐恰好走进来听到了,便笑道:“雨村兄真是抱 负不凡哪!” 雨村忙笑道:“惭愧,惭愧!” 甄士隐说明来意。盛情难却,贾雨村便跟着他来到了 甄家书房。二人浅酌慢饮,觥筹交错,意兴遄飞。面对明 月凝辉,贾雨村不禁吟道:“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 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甄士隐听到这首诗,不禁大声喝彩,说道:“雨村兄 不会久居人下,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呀!” 贾雨村不禁愁上眉头,叹道:“我并非是酒后口吐狂 言,我的才学足以谋个一官半职的,只是苦于筹不齐进京 的路费呀!” 甄士隐不等贾雨村说完,立刻表示愿意资助他进京赶 考,于是命人送给他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贾雨村谢过 甄士隐。二人继续喝酒谈天,三更才散。 贾雨村回到庙中,不等天亮,也不与甄士隐当面辞 行,便踏上了进京的路。 转眼又是元宵佳节。甄士隐让家丁霍启抱着女儿英莲 去看社火花灯。谁知霍启一不留神,竟然把英莲弄丢了! 霍启不敢回来见甄士隐,便逃往外地去了。甄氏夫妇寻不 到女儿,接连病倒了。 怎料祸不单行,这年三月十五,葫芦庙失火,将隔壁 的甄家也烧得只剩下一堆瓦砾。甄士隐无奈,只好和妻子 去岳父家借宿。岳父看到甄士隐如此狼狈,便时不时冷嘲 热讽,给他难堪。甄士隐心中又是羞愧又是后悔,贫病交 加,没多久就显出一副不久于人世的老态。 ……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