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8.80
折扣购买: 从生活到影像:关于写实主义创作历程的随笔
ISBN: 9787507855753
回到我们的电影文化现实,尽管总有例外,普遍规 律仍然能够涵盖大部分主流创作的情形。面对西方发达 的影像写实主义电影突飞猛进的进步,我们首先要做到 的,是脚踏实地地完成对真正写实主义手法的准确判断 和认识。“夹生饭”的比喻也一次又一次警示着我们这 些创作者,仅仅是在现实题材的现实主义、写实主义手 法创作道路上,对写实规律的总结和认识上,仍有很大 的进步空间。这个“进步空间”引出了我们这次讨论的 一个最重要的话题:现实题材的写实主义手法,都包含 了哪些内容?与电影的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相比,写实主 义手法都有哪些进步? 首先要厘清一些概念:根据之前的论述,现实题材 是指电影题材的现实属性,而现实主义风格是指艺术创 作的风格,二者并非同一所指,一般不能仅仅用现实题 材涵盖或区分所有现实主义或非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作 品。其中,现实主义风格作为一个笼统的概念,随着时 代的进步,技术、观念的进步,其内部具体的实现手段 又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电 影以“Dogma95”a 宣誓者为代表的新一代创作者对影 像再现现实的理解有了大幅的深化,他们追求影像无限 靠近现实生活,故事的讲述方式也尽力接近生活流,这 一点对于电影的风格演变来说,甚至上升到了“质变” 的高度。正是在这种强烈追求的指引下,那些创作者通 过点点滴滴的累积,逐步形成和达到了一套完全不同于 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的创作体系和最终效果。尽管与同时 期欧洲的“Dogma95”宣示者们展现的文化形态并不相 同,但“影像无限靠近现实”和对“生活流”的追求却 是不约而同的,这就是1995年的那个夏夜,电影《民警 故事》那些出人意料的造型和叙事给大家造成的困惑。 这个困惑提示了我们,与我国传统的现实主义电影风格 相比,这部影片在摹写真实方面拥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 衡量标准,产生了新的、更富韵味的艺术魅力。为了与 以往的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相区别,在这里,我们姑且称 之为写实主义风格,或者纪实主义风格,用来描绘一种 与生活现实更为贴合的真实影像感受和观念,这种影像 感受和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靠近生活流,甚至呈现出一种 自然主义的倾向。 这种写实主义风格是依靠很多具体手段和标准来与 前者区分的,那些具体的手段和标准,从字面上看并不 是一些新概念,但它们组合在一起,却能够被赋予新意 。这些新意使得一部我们称之为“写实主义风格”的电 影,最终能够完全摆脱对表现生活真实性、合理性的种 种困扰,不再是一锅“夹生饭”。 长久以来,笔者也一直隐隐在心中怀疑,为什么影 像再现生活不能做到彻底,传统现实主义作品总是“夹 生饭”?到底是哪些具体举措受到了限制,哪些思维观 念被传统禁锢?尽管在同时期的自主学习当中(笔者于 1995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转行学习电影 导演创作),笔者也了解到欧洲创作先行者们的宣言动 态,但必须承认,因为信息材料输入的滞后,以及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