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一流高校报考指南)

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一流高校报考指南)
作者: 软科高等教育评价研究院|责编:孙文影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一流高校报考指南)
ISBN: 978703068821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上篇 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第一章 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第一节 排名介绍
  2021年4月26日,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这也是软科自2015年首次发布“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以来,连续7年发布中国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是鉴别大学的有效工具之一,好的排名可以持续为公众提供决策的依据、提高决策的效率、降低决策的风险。“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即“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自2015年首次发布以来,以专业、客观、透明的优势赢得了高等教育领域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成为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和权威参考价值的中国大学排名领先品牌。“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评价体系源自自主研发的可视化评价专利技术,依托“大学360度数据监测平台”的数据支持,设置了十大评价模块,细分35个评价维度,内嵌百余项评价指标,涉及数百个评价变量,是对中国大学办学水平的立体化、监测式评价。软科创始人程莹介绍: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导向是反映当前中国高校的核心使命,回应外部群体对大学的价值期待,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突出强调服务国家是软科排名指标体系的两个最重要特点。
  为响应新时期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评价的要求,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在深入学习国家有关政策、积极听取专家建议并充分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2021年,软科对中国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和创新:第一,坚持正确导向,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在“人才培养”模块新增了“立德树人典型”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维度,以“立德树人典型”反映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德育方面的成果,以“思想政治教育”展示高校在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能力和成绩。第二,以增值评价为起点,积极探索高校人才培养发展性评价。增值评价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思想,2021软科中国排名在“培养结果”维度下增加了“本科生增值”指标,首次将增值评价的理念在中国大学评价中具体实施。第三,克服人才评价“唯帽子”,把实际贡献作为人才标准。在2021年排名的“学术人才”模块下,各个类别的人才统计都不再局限于人才计划的入选者,而是把重大项目的承担者、重大成果的完成人等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同样纳入人才统计。此外,2021年的排名还增设了“文科学术骨干”维度,统计人文社科领域的杰出人才数量。第四,回应专家和学校建议,丰富和扩充评价指标。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首次将反馈意见比较集中的教学基地、科研平台、重点教材、专利获奖等大学常规监测指标纳入排名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升评价体系与大学发展的契合度,向考生、家长和全社会提供更加及时、细致和有针对性的高校可比信息。
  不同类型学校的可比性问题是全球范围内大学排名的共同挑战,软科自首次开展中国大学排名以来就坚持对大学进行分类排名的理念。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采用一个综合排名加多个单科院校排名的形式,其中综合排名覆盖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农业类、林业类院校,而对医药类、财经类、语言类、政法类、体育类、民族类院校分别进行排名。
  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占据主榜(综合性大学排名)前三位;北京协和医学院位列医药类大学排名第一;上海财经大学位居财经类大学排名榜首;北京外国语大学名列语言类大学排名第一;中国政法大学位列政法类大学排名榜首;中央民族大学占据民族类大学排名首位;上海体育学院领跑体育类大学排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中国合作办学大学排名中夺冠。
  第二节 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
  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表1-1、表1-2)的上榜高校共有582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占据前三,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位列全国前五。其他位列全国前十名的大学依次为复旦大学(第6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7名)、华中科技大学(第8名)、武汉大学(第9名)、西安交通大学(第10名)。西安交通大学相较2020年排名上升1名,首次入围全国十强。西安交通大学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愿景已现曙光。
  “双一流”高校在排名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百强高校中有86所为“双一流”高校,其中广西大学排名较2020年上升7名,首次跻身全国百强,位列全国第94名,“双一流”高校在百强榜单再增一席。
  领先的三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第33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35名)、南京理工大学(第37名)。排名最高的地方高校是上海大学(第43名),其次为苏州大学(第44名)。
  14所非“双一流”高校凭借强劲的综合实力跻身百强,表现最好的3所为南方科技大学(第41名)、上海科技大学(第66名)、深圳大学(第70名),福建师范大学(第89名)和青岛大学(第100名)双双首次入围百强,新一轮“双一流”评选蓄势待发,这些学校也正是最具优势的潜力高校。
  表1-1 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1~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