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十一版)

合同法(第十一版)
作者: 隋彭生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8.30
折扣购买: 合同法(第十一版)
ISBN: 9787300328546

作者简介

隋彭生,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合同研究中心主任。一直从事民法、经济法、合同法的研究。出版过相关的多本著作。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合同法概述
【本章引例】
张甲点了餐馆的一份外卖;银行付款由建筑公司为其盖办公楼;建筑公司向水泥制品公司购买水泥楼板;水泥制品公司出图样由服装公司制作劳保用品;服装公司向银行借10万元;服装公司委托工业公司为自己提供担保;工业公司向银行承诺保证服装公司按时偿还借款。
请问:当事人之间有哪些合同?
【本章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合同法的含义及合同法与《民法典》的关系;理解合同适用 的原则;掌握典型合同的分类。
能力目标:能够迅速识别发生争议的合同是否属于《民法典》规定的债权合 同,并能准确辨别是哪一种典型合同;能够提出解决争议的途径。
第一节 合同的概念、分类和法律约束力
一、合同的概念
《民法典》“合同编”第464条第1款规定:“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第2款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第1款界定的合同,是作为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即《民法典》“合同编”所规定的合同,是民事合同中的债权合同,不包括第2款规定的身份合同。本书是对债权合同的介绍、讲解。理解合同的概念,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
其一,合同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协议。合同的主体有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不存在服从关系、从属关系、强制关系。比如,某国家机关与某供销公司签订了买卖合同,双方的主体资格是平等的。再如,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签订合同,主体资格都是平等的。
其二,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第134条第1款)。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合同是双方达成的合意,故而是双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基于对立的两个意思表示取得一致而成立。比如,甲对乙发出要约:“这台电脑1万元卖给你。”乙表示同意(承诺)。甲和乙的意思表示内容相同、方向相反、取得一致,构成了双方法律行为。
其三,合同作为双方法律行为,可以设立法律关系,也可以变更或终止既有的法律关系。分解来看,合同可以是设立法律关系的行为,如甲、乙订立2万元的买卖合同;也可以是变更既有的法律关系的行为,如甲、乙协商一致将价款2万元的买卖合同变更为1.8万元;还可以是终止既有的法律关系的行为,如甲和乙协商一致解除了上述2万元的买卖合同。
其四,合同是当事人法律行为创设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民法典》“合同编”所说的合同,是债权合同,是当事人通过实施法律行为创设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债权债务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身份合同(如监护协议、收养协议等)不是债权合同。我们 有时说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有时说合同是债权债务法律关系,这是从不同角度而言的,前者说的是原因,后者说的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