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书谁寄(名家书信背后的温情)(精)

锦书谁寄(名家书信背后的温情)(精)
作者: 张建军
出版社: 江西美术
原售价: 82.00
折扣价: 48.40
折扣购买: 锦书谁寄(名家书信背后的温情)(精)
ISBN: 978754806617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韭花帖》何其典雅,所谈之事,何等平常,后世黄 庭坚“以磊落人书细碎事”,与此相似。不过黄庭坚的文 字,更大气、更出人意料,书法更恣肆、雄健、充满独创 性,却始终没有一幅作品能够超过《韭花帖》的温婉含蓄 、超越凡俗。 杨凝式,一个我们不知道他究竟是不懂政治还是太懂 政治的政治人物,他最后的官职是太子太傅,比颜真卿的 太子太师还要高! 政治人物之外,文化人物的书札当然更见文采风流, 不过古代中国,是士大夫的中国,很少有文人完全没有从 过政的,文官、文人、书法家、画家,对于古代文人来说 ,往往这些身份全集于一身,从宋代开始更是这样。 像苏东坡、黄庭坚这些北宋天才文人,他们的书札无 论是文学上,还是书法上,都能带给人美的享受。不过,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纯真无邪,他们书札中的那种 真性情,热爱生活、至诚待人,还有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 性,在只言片语中所流露出的见识与灵感,都使人印象深 刻,活脱脱,似要走出纸上。 读米芾尺牍,则有些让人哭笑不得。才华,是够有才 华的,不仅书法,米芾的诗也是有“魏晋范儿”的;糊涂 也是够糊涂的,闹起蝗灾,他竟然能够跟人说,有虫子, 只吃叶子,不吃粮食;狡猾也是够狡猾了,巧取豪夺,书 画造假,当时第一!总之,是世上不可无一、不能有二的人 物! 书画家赵孟頫其实是当时少有的懂得实务的政治家, 他对纸币与通货膨胀的认识,甚至超过当代的很多经济学 家。在书札中我们还看到赵孟頫为了亡妻的超度法事,对 着身患糖尿病的中峰明本和尚死缠烂打,说出了如果你不 肯来,就是对逝者在她生前和死后有了区别,就是辜负了 逝者对你的一生的仰慕与追随这样的话。 在书札中,我们还读到,这位高官,看到下雨了,就 直接翘了班,躲回到家中品茗、观画,写信向友人索要瓷 器——“向蒙许惠碧盏,何尚未践言耶?”你说要送我的瓷 器,咋还没送呢!赵孟頫向友人索要鹿肉,直接点明, “ 要多”,收到后,又写信说,我觉得鹿肉寄的不少,但我 们家里人还嫌少,请再寄一些来! 三百多年前的八大山人,他的画的含义是难以索解的 ,他的诗是隐讳曲折的。但如果我们读到他的尺牍,则会 看到一个带有一点小孩子气的赤子情怀。友人来看望他, 让他喜出望外,但旁人一句推测的话——说你这朋友大概 是过来拜访别人,顺便看你的,就让这个毫无城府的老人 在信中追问友人,真是这样吗? 见到连日大雨,八大山人就开始预想,雨后兰花就将 盛开,便在给友人的信中问道:到兰花开时,你是想对花 独酌呢还是想和我一起喝酒? 颜之推《颜氏家训》说“尺 牍书疏,千里面目”,这是从空间距离说,从时间距离讲 。今天的人读到古人的尺牍,同样可以用古代书信的常用 语来描绘:是“如晤”“如面”。活泼泼的古人,生生似 乎就在面前。 今天的人们说起古代的诗人,心目中首先想到的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