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世图出版公司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70
折扣购买: 特岗教师招聘笔试一本通(中公教育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ISBN: 9787510076817
中公教育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中公教育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是中公教育旗下专门研究教师招聘考试研究与辅导的专门结构,多年来始终坚持“学员第一”的理念,汇聚了数十位兢兢业业的辅导与研究者,坚持紧扣考试自主研发。
第一部分?教?育?学 |考情简报| 1.部分简介 教育学部分共十一章:第一章至第四章侧重对教育基本理论的介绍,主要涉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发展关系、教育目的及学制的相关内容;第五章是对教育主体的介绍,主要涉及教师、学生、师生关系的内容;第六章至第十一章是对教育教学实践所涉及的理论的讲解,包括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课外校外教育、教育科学研究等相关内容。 2.考查情况 教育学部分的考查题型较多、题量较大,有记忆型题目,也有理解型题目,还有综合运用型题目。 第一章围绕教育与教育学展开,考题往往考查对教育与教育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人物、著作、思想、学说的识记,以及对教育概念的辨析、对教育基本要素的把握。 第二章分为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与人的发展两大块内容,考题常围绕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设置教育情境。 第三、四章为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题目考查对教育目的的意义、功能、层次结构、价值取向、理论基础的识记,对“五育”与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以及对四种学制类型的区分。 第五章对教师职业的性质、社会地位、劳动特点、职业素养考查较多。 第六章为课程,本章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结合教育情境考查课程的类型、理论流派、目标取向等内容;二是直接考查较为基础的记忆型题目,如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核心目标等。 第七、八章为教学和德育,为本部分重点。考题常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或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或者结合教学情境考查其所体现的教学(德育)原则、教学(德育)方法。 第九、十、十一章以对班级管理的模式、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的考查为主。 3.备考重难点 (1)识记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及其思想观点,了解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2)了解教师职业的性质、社会地位、特点和素养。 (3)了解课程在不同维度下的分类、课程理论流派及其基本观点,能根据实例判断课程目标取向。 (4)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不同教学原则的基本含义及其贯彻要求,掌握不同教学方法的基本含义其运用要求,熟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了解教学评价的类型。 (5)了解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掌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熟悉德育原则和方法的运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知识结构| 第一节?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考点1?教育的词源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最早解释“教”“育”的词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义为“导出”或“引出”,意思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隐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潜质变为现实。 考点2?教育的定义★★★ (1)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们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典型例题?(2021·河北·辨析)“我从这部影片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这里的“教育”一词是广义的教育。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正确。理由见正文。 1.【常考题型】单选、判断、辨析 2.【命题角度】 (1)考查最早使用、最早解释“教育”一词的人物、著作。 (2)考查对教育定义的辨析。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二者共同构成了教育活动的主体。 考点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广义的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态度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既包括教育管理人员、专职和兼职教师,也包括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以及学生自己。 狭义的教育者是指专门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即教师。 考点2?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以学为职责的人。广义的受教育者指所有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的人;狭义的受教育者指教师“教”的对象,即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考点3?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影响是指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它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教育影响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另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教育学原理》认为教育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典型例题?(2022·四川·单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基本要素的是(??)。 A.教育者 B.学习者 C.教育法规 D.教育影响 【答案】C。 1.【常考题型】单选、多选 2.【命题角度】直接考查教育基本要素的内容、各基本要素的地位。 3.【易错易混】教育目的、教育规律、教育过程、教育场所等不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的形态★★ 考点1?非制度化教育与制度化教育 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规范程度),教育形态可划分为非制度化教育与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是指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构成的教育形态。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它的出现是人类教育文明的一大进步。 考点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根据教育活动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教育形态可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其中,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式。 考点3?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根据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教育形态可划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农业社会的教育的主要特征:①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③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工业社会的教育的主要特征:①现代学校出现和发展;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③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④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信息社会的教育的主要特征:①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②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③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④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和全纳教育的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典型例题?1.(2021·四川·单选)以下不属于信息社会的教育的主要特征的是(??)。 A.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B.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C.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D.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的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答案】C。 2.(2022·四川·简答)简述农业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见正文。 1.【常考题型】单选、多选、简答 2.【命题角度】给出分类维度,要求考生选出对应的教育形态。 四、教育的属性 考点1?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教育。社会性和意识性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2.【命题角度】 (1)直接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人类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教育。 3.【易错易混】“五不是”原则:老母鸡带小鸡,妈妈哺乳不容易,初生婴儿把奶吸,同学教我把人欺,偶然受伤学道理,这些都不是教育。 (1)动物的学习、动物之间的哺育不是教育。例如,幼猴学跳跃、母鸡带小鸡。 (2)日常的“抚养”“养育”不是教育。例如,妈妈给孩子哺乳是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 (3)人的先天本能不是教育。例如,新生儿吮吸母乳、膝跳反射。 (4)机械地灌输、错误观念的影响不是教育。例如,爸爸训练孩子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5)无目的的偶然影响不是教育。例如,孩子偶然把手伸到火苗上被灼伤而获得相关知识。 考点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西汉初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1)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2)教育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每个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后一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时期的教育的继承与发展。例如,《三字经》等古代优秀著作,我们现在仍在学习;“长善救失”这一教学原则未因时代变迁而被丢弃。 (3)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可能“超前”或“落后”于生产力、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特岗教师招聘笔试一本通》是针对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的专属图书。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 权威出处 + 透彻讲解,助力提升理论素养 (1)立足考情,参阅权威教科书,确保知识点全面、准确。编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近几年特岗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为依据,参阅数十个版本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教科书,基于历年考试考点的分布规律,编撰了本书。 (2)授人以渔,注重理解性学习,确保提升核心职业能力。本书不只致力于教会考生做对某一道题目,更能帮助考生弄懂一个知识点,会做一类题目;本书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不倡导死记硬背、机械备考,而是力求帮助考生将知识内化于心,为以后外化于行做准备。 2. 实例 + 小结,助力摸清命题规律 (1)新增大量实例,助力考生深入理解考点。本书在讲解高频考点或易错易混知识点时,加入具体实例,并用楷体呈现。利用“理论 + 实例”模式,做到对核心考点的讲解详尽透彻,帮助考生快速理解理论知识,把握真题的命题风格。 (2)新增高分点睛,助力考生摸清考试规律。本书总结了重要考点的常考题型、命题角度,整理了易错易混知识以及部分考点的识记技巧,帮助考生迅速了解考点的考查形式,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3. 配有图书专属精讲课程,助力提高备考效率 本书配有图书专属精讲课程。扫描二维码领课,获取知识点速记技巧直播课程和重难点梳理视频课程,助力考生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