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魂--圣地武乡/武乡红色文化文丛

太行魂--圣地武乡/武乡红色文化文丛
作者: 王敏//乔娜|总主编:陈建祖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90.00
折扣价: 60.30
折扣购买: 太行魂--圣地武乡/武乡红色文化文丛
ISBN: 978752054671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上党盆地战略位置与历 史演进 在走进武乡前,我们先 了解一下其所在的上党盆地 。上党盆地坐落于山西东南 部,穿过盆地中心顺南北纵 向与东西横向画一个“十”字 。南北纵线过太原至洛阳, 东西横线穿临汾至邯郸。可 以看出,以上党盆地为中心 ,向北,经盆地北大门武乡 南关,可过汾河谷地直入太 原,再北可经大同至内蒙古 ;向南,经盆地南大门泽州 ,可过黄河直通洛阳,再南 可经南阳、襄阳到整个江南 地区;向西经盆地西大门上 党关,越太岳山脉到临汾, 再顺汾河谷地过黄河,可至 关中平原和北部黄土高原; 向东过盆地东大门东阳关, 经滏口陉至邯郸、邺城,可 望齐鲁大地、渤海之滨。靳 会昌在其《上党天下之脊赋 》中写道:“联秦晋为指臂 ,气涵瑶界三千,跨燕赵为 腰肢,形拟碧城十二,尔其 泰华作屏,黄河为带,面日 下之长安,指云间之吴会。 ”自古以来便为兵家必争之 地,从武王伐纣到秦赵长平 之战,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 逐鹿中原到晋商由南而北开 辟万里茶路,从石勒屯兵上 党建立后赵到刘邓大军东出 太行挺进中原,上党盆地与 我国历史进程息息相关。 再环视盆地外围,可以 看到盆地周边分布着密集的 古都群:东有邯郸、安阳; 南有千年古都开封、洛阳; 西有华夏文明滥觞地禹都安 邑(今运城)、尧都平阳( 今临汾);北有九朝古都太 原。太行山脉纵贯北地燕云 边陲至中原河洛腹地,乃守 护安阳、洛阳、开封等京畿 重地的首要屏障,上党恰又 据太行之巅,所谓“上党”者 ,“天下之党也”,得上党则 古都兴、国家旺,失上党则 古都衰、国家弛。“两晋南 北朝时期,各方争相夺取上 党,先曾为后汉刘渊、刘聪 所占,并以上党为据,进逼 洛阳。刘渊父子或下山进攻 河南、河北,或退据上党据 险自守,而晋因无法夺回上 党制高点,只能消极防守, 于316年为后汉所灭”。可见 ,上党盆地在中国古代史上 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战略地位 。位于上党盆地北部边缘的 武乡,也正是基于上党盆地 的重要战略位置参与到中国 历史的演进中的。 武乡战略位置与历史演 进 武乡县,因境内有武山 、乡水而得名。隶属山西省 长治市,位于太行山西麓、 长治市最北端,东邻黎城县 、左权县,西界祁县、平遥 县,北与榆社县毗邻,南与 沁县、襄垣县接壤。 从战略上讲,武乡地处 晋冀豫交界处,反动统治和 侵略者力量最为薄弱,便于 长期驻守,积蓄力量。从晋 冀鲁豫区1944年攻势作战 图可以看出,武乡区位优势 绝佳,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我军可以在武乡、黎城、辽 县(今左权县)、涉县灵活 地转移和打击敌人,同时退 可固守太行,广泛发展游击 战争,进可北入河北、南下 河南,东到山东。 从武乡内部看,可以沿 着五条剖线,了解这个比例 狭长、状若如意的半步之乡 (古代六尺为一步,半步为 武)是如何成为历代兵家必 争之地的。 剖线一:南关至权店 沿着南关经分水岭至权 店画线,即为影响武乡千年 命运的平洛古道。平洛古道 山绝路险,直至21世纪初, 仍是汾河谷地进入上党地区 的唯一通道,亦是连接晋南 与洛阳盆地的捷径。太行山 有八陉,其中南端第一陉轵 关陉、第二陉太行陉都在平 洛古道上。如今豫晋两省交 界处还保留着一段古羊肠坂 ,其上有碗子城,是万里茶 道上“南通伊洛”“北达京师” 的醒目标志。 南关位于武乡西北端, 宋代置关,明代扩修,是上 党四关之一,为上党盆地的 北大门。这里山路绝险,四 面蛲岩陡峭,唯有山腰蜿蜒 一孔道,是上党通往晋中平 原的交通要塞,古称“冀南 之门户,潞泽之咽喉”,历 为兵家扼守上党之绝隘,乾 隆《武乡县志》所载武乡古 十二景之一“南关锁钥”便位 于此。 丹崖倒浸一溪影,碧叶 抽花十里香。最是闽中留客 处,不知春尽度辽阳。 ——明陆深《入晋南关》 五代时李纲救太原先克 南关;北宋时金兵南侵,亦 由此袭入上党陷潞州。 1939年春,日军侵占上党 ,先占南关,拆除关隘,后 沿平洛古道修筑白晋铁路, 又据此凭险修筑车站,成为 日军在晋冀豫三省最大的物 资转运站之一。1940年5月 ,八路军总部在王家峪指挥 了著名的白晋线破袭战,特 别是一二九师主力部队在刘 伯承、陈赓等指挥下三战南 关,成功夺取了这一要地。 南关大捷,大大鼓舞了八路 军的士气,成为百团大战的 前奏。 P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