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延安(红色延安口述历史)](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00422/19/20200422191006378.jpg)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9.80
折扣购买: 我要去延安(红色延安口述历史)
ISBN: 9787561371305
告别上海,奔向延安 陈 明 陈明,原名陈芝祥,江西鄱阳人。1933年在上海著名 的教会学校麦伦中学就读,是麦伦中学的学生领袖、上海 中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参加了“ 一二·九”运动。1937年5月,陈明从上海奔赴延安,并成 为抗大十三队的党员,不久与丁玲相识并走入婚姻殿堂。 我和余崇懿、林瑾商量,为了万无一失,决定走海路 ,先坐轮船到塘沽,然后再坐火车到北平。登船离开上海 的那天,是1937年1月31日,一个晴朗的日子。我身着西装 裤和长袍,一副学生打扮。那时上海的冬天并不怎么冷。 余崇懿到码头送行,张则孙也赶来送我,我把他埋怨了一 通:“我怀着壮丽憧憬,本没有什么离愁别绪,倒叫你勾 引起来了!”他和余崇懿都一言不发,默默地看着我和林瑾 ,又转眼望着远处,望着天边。我们紧紧地握手。汽笛一 声.小火轮缓缓离岸,四个青年战友挥手告别。我和林瑾 原来并不相识,这次旅程中,相处得非常融洽,亲密无间 ,两人的心情也特别好.站在甲板上,靠着船舷,望着远 去的上海滩、十六铺码头,谈这谈那,心情像蓝天碧海一 般澄明。 到塘沽下船,感到气温骤然下降了。为了不让人一眼 看出我们是南方来的学生,我们赶紧上街买了皮帽、围脖 和手套。 一到北平,我们在前门大栅栏找了一家旅社住下来, 就忙着打电话找人。在上海学运活动中我认识一位同济中 学的代表,名叫孙永德,后来到延安改名叫夏云,当时在 北京农学院读书。我打电话给他,告诉他我刚到北平,请 他尽快转告马寅根说陈明到北平了。第二天,马寅根便来 旅社找我。我告诉他,我和林瑾是拿着“民先”。的关系 来的,问他有没有比民先更进一步的关系。他说有。我对 他说:林瑾和我都是党员,上海党组织让我到北平找你, 我们都要去西北。他让我稍稍等一等,说北平党组织正在 组织一批人到太原去,帮助阎锡山办训练班,那里政治环 境较好,什么马列著作都可以看。实际情况是:为了抗日 ,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我党要求国民党释放政治 犯,关押在北平监狱的薄一波等同志在这个时候被释放了 。出狱后,薄一波同志按照党的安排,接受中央指示,到 山西军阀阎锡山那里做统战工作,训练班就是在薄一波等 同志的筹划和主持下办起来的。薄一波同志还改组了山西 组织的牺牲救国同盟会,会员广泛,社会影响很大。和马 寅根见面之后,我和林瑾安心在北平静等组织的安排。 这时,上海组织的一支妇孺慰劳团从绥远前线劳军(傅 作义的部队)回到北平,住在灯市口的北辰宫。吕骥、崔嵬 、陈波儿,还有麦伦校长沈体兰的妹妹沈淑都在里面。我 和他们在上海相识,就去北辰宫看他们。我在那里碰见了 华北学联派来接待吕骥他们这个团的刘也夫,刘曾经去上 海和我们一起参加全国学联的筹备工作,如今再次见面, 都非常高兴。他问我去哪里,我告诉他要到西北去,正等 候出发的指令。没过几天,上海组织的第二批妇孺慰劳团 四女两男到了北平,也由学联接待。这时北平的学校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