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好家风--党员的10堂主题党课

涵养好家风--党员的10堂主题党课
作者: 张彦//沈丹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00
折扣购买: 涵养好家风--党员的10堂主题党课
ISBN: 9787010197425

作者简介

张彦,女,1979年生,浙江慈溪人,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后,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宣讲团成员、浙江大学理论宣讲团成员,浙江省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国青年伦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伦理学会副会长。 “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省第一批“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入选者;浙江省第十届青联委员、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近年来出版《价值排序与核心价值观》《价值排序与伦理风险》、《底线:生命的罪与罚》《小官大贪警示录》等著作多部,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学术月刊》《自然辩证法研究》《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在《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文章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10项,多项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引用和转载,获得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首届长三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内容简介

一、家规有传承 迁居繁衍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的赵氏,系宋 朝太宗皇帝赵光义的后裔。由于朝代更迭变迁,自 明万历年至康熙年间,赵氏先后由广东梅县松源迁 居至紫金县蓝塘镇南山村、凤安镇凤安圩围、上义 镇郊田村等地,并在紫金区域立籍启户、落地生根 。紫金赵氏精英辈出,古有“灭北汉,基本完成全 国统一”的宋朝太宗皇帝赵光义,今有国家科技成 果奖获得者赵共麟、我国卫星工程重点任务执行人 赵汝雄等科技巨擘,其事迹在赵氏族谱中熠熠生辉 ,彰显氏族风范。而赵氏“慎行、敬祖、合家”的 原始家规与始祖赵光义在家训家风建设的事迹,更 是被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赵光义(939-997)即宋太宗,被称为五代以来 第一位非武人坐天下的君主。他始以重武,转而重 文,而终以文治显。他是一个“锐意文史”“熟悉 掌故”的帝王,深知“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 文德致治”。赵光义嗜书成癖,曾言“朕平生无其 他嗜好,就是酷爱读书,为的是从中探查古今兴亡 成败得失,以史为鉴,择善戒恶,以利治国平天下 ”。从中可见他对阅读的重视。在治学重文的过程 中,赵光义深受文人雅士高洁品行的影响和熏陶。 据史实记载,赵光义本人作风朴素,亦注重皇家内 部家风的培育。他将习得的修身经验凝练成家规家 训,供皇室成员耳濡目染,加以规约。在现存的书 籍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宋朝事实类苑》 两书均对赵光义家训留有记录,以示后人。 “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厉情,听言纳悔。” 这句记载于《宋朝事实类苑》卷二《祖宗圣训·太 宗皇帝》的赵氏家训,体现了赵光义严以自律的作 风和他对皇属子弟的悉心敦劝。生而为人,必须要 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性情,善于听取别人的 意见,接受尊长们的教诲。王侯将相自幼生长于深 宫之内,缺乏实践和处世的经历,难以知晓黎民百 姓的生计艰难和人世间的善恶险诈,自然也不利于 形成明晰的价值判断和言行准则。赵光义担忧皇族 子弟陷入狂妄迷途,便凝练出为人处世的家训予以 告诫和警醒,也为后人留下自律慎独的金句。人有 七情六欲,若随心所欲、难以自控,恐与禽兽无异 ;耳听八方之言,若不加甄辨、心无杆秤,终将迷 失自我。心有明镜,常加约束,择善而从,并一以 贯之,在当下诱惑与机遇剧增的环境里,赵氏家训 的内涵精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 照意义。 如果说赵氏家训是从克己择善的角度,来诠释 自我规约之力,那么江浙钱氏家族则从敬畏的视角 出发,进一步阐述慎独自省的为人准则和行为底线 。作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江浙钱 氏的族群育人智慧在《钱氏家训》中体现得淋漓尽 致。“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