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秉文画传/中外著名教育家画传系列
作者简介
周洪宇,1958年生于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二级),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史研究。著有《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与教育的双重历史变奏——周洪宇文化教育史论》《学术新域与范式转换——教育活动史研究引论》《多样的世界:教育生活史研究引论》《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等20余部。在《历史研究》《教育研究》和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美国)等中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20余次获 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三个一百学术原创奖”和“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内容简介
大上海教会受教 郭秉文出生于上海,因其家人较早接触基督教,所以 郭秉文也有着虔诚的基督教信仰。在近代中国,基督教传 教士是提供西式教育的重要中介,由于父亲与长老会教堂 的关系,郭秉文早年进入长老会主办的清心书院求学,所 以较早地接触了西式教育,奠定了英语语言的基础,在一 定程度上也开拓了日后的人脉关系,为下一个阶段的赴美 留学做好了准备。 基督教家庭出生 郭秉文,字鸿声,生于1880年2月16日,按照传统的 农历计算,这一天是1880年(庚辰)正月初七,因而郭秉 文属龙。其祖籍江苏江浦,与南京仅一江之隔,曾属南京 市郊县,西面紧邻安徽和县。由于郭秉文的父亲是医师, 早年到上海行医,同时也是长老会教堂的长老,所以郭秉 文的实际出生地是上海。郭秉文有兄弟姐妹六人,郭秉文 排行第三。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放为通商口 岸,自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上海一直是西方文 化教育在中国登陆的滩头,也是基督教在华进行传教活动 的重要地区。圣公会、长老会、浸礼会等基督教新教教派 纷纷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基督教传教之初,为争取教徒 ,往往将传教活动与行医、教育活动相结合,以期获得更 佳的效果。 关于郭秉文的父亲,资料记载很少,仅知道 他是一名医生,也是长老会教堂的长老。根据格达莱西亚 (David Gedalecia)所说,郭秉文父亲的名字可能是 Kwok C’en—zu。他在上海的伦敦传教士医院接受了医师 训练,那家医院在19世纪70—90年代为清心书院和南门的 长老会教堂提供医疗服务,因而他和当时的菲奇(Fitches )相熟,而菲奇是当时清心书院的负责人。 另外,在牧师范约翰(1829—1917)撰写的长老会在 上海早期传教的历史概要中,有一处提到了一位名叫郭恩 祖的传教医生,说他先在上海长老会教堂工作,随后在松 江(今上海市松江区)长老会教堂工作。文中虽没有明确 郭氏在教堂工作的时间,但根据同期被提及的另一位舒高 第医生的情况,其大致时间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 考虑到郭秉文的出生日期,再考虑到“郭”在汉译英 的过程中也可以写作Kwok,因此郭恩祖可能是郭秉文的父 亲。郭秉文的母亲姓刘,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与家人失散 ,由一户姓刘的基督徒家庭抚养大,后来嫁给了郭秉文的 父亲。郭母是教堂的热心义工,卒于1939年,享年89岁。 郭秉文兄弟姐妹的情况,将在后面的姻亲世家中予以介绍 。 晚清上海新时局 1843年11月,上海依照《南京条约》开埠,从此进入 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上海 人相对开放的心态,上海成为五口通商时代最活跃的条约 口岸,并迅速地发展成为近代中国的交通枢纽、内外贸易 中心。 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1843年开埠通商,标志着上海 逐渐向近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随着租界的划定,上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