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与教师信念培养研究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文化与语言理论概述 第一节 文化和语言的概念 美国语言学家萨不尔(Sapir)于20世纪20年代,在他 的著作《语言论》中,给语言下了精辟的定义:“语言是纯 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 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1985)。”他清楚地表明, 语言并非天生的直觉成果,它只是用来描绘人们在漫长的社 会活动中所得到的体验。在长期的人类发展过程中,相同的 群体成员逐步建立起共同的、系统的信念和观念体系,从而 确立并用文字表述社群架构。所以,语言与文明不是孤立的 、独立的,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可以说,语言是一种社会文 化的积累物,这是一种有特定含义的一种文化,有一套固定 的象征和符号,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文化;透过文字,我们可 以领略到悠久的文化。萨不尔直截了当地指出了语言的特征 ,也就是它的文化作用。很明显,不管是对语言的学习,还 是对文化的学习,都要把二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了解它 的实质。 一、语言的内涵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l980) 认为,言语是象征着同一群人的想法的一个象征体系。每个 符号包括“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这些象征体系和符号 系统彼此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他还区分了语言 (Langue)和言语(Parole)的功能,深刻地影响了当代 语言的发展。乔姆斯基(Chomsky,1957)提出的“转换— 生成语法”认为一种语言是由一个团体中的人们用来表述自 己的想法和按照语法规律构成的一种自然的能力。哈里斯( Harris,1951)的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只有具备和发挥功 能时才起作用,即语言起源于社会,其意义在于对其所生存 的社会、文化和语意体系进行阐释。在语言学的界定之外, 在其他的一些领域也有自己的诠释:“人类学家认为语言是 文化行为的形式:文学家认为语言是艺术媒介;社会学家认 为语言是社会集团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哲学家认为语言 是解释人类经验的工具;语言教师认为语言是一套技能;文 化语言学家则认为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 最重要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张鑫友,2000:13)由 此可见,语言是一个象征体系和系统符号,是源于社会的一 种手段。随着时代的变迁,语言也随之产生和发展。语言与 文化密不可分,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可以从任何一种文字中得 到体现。不学习语文,不学习文化,就谈不上精通语言。长 期以来,英语教育注重学生的语言素质而忽视了文化素质的 提高。其实,语言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我们对英美的 文化一无所知,那么英语技能也会变得很差。以文化为基础 的英语教学,才是真正有效、有意义的。 二、文化的内涵 对于“文化”这个词,国内外学术界对它的界定也有 许多不同的看法,它的内涵之丰厚,其外延之广,可见一斑 。在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Kroeber)和克鲁克洪 (Kluckhohn)合著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 1952)中有,全世界的语言学家对文化的定义有160余种。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Tylor),是第一位给文化下定义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