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6.80
折扣购买: 中国哲学史纲要
ISBN: 9787218146829
赵纪彬(1905—1982),著名哲学史学家。河南省内黄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濮阳县委宣传部长、河北省委宣传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东大学校委会副主任兼文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开封师范学院院长,河南省历史研究所所长。1963年调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顾问。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著作有《中国哲学思想》《哲学要论》《困知录》《论语新探》等,并参加编写《中国思想通史》。部分著作编为《赵纪彬文集》(一至三卷)和《困知二录》四书。《论话新探》一书曾由美国学者莫斯·罗伯茨泽成英文(1978年)、日本学者高桥均译成日文(1981年)出版。
\\\\\\\"关于中国哲学的偏见及其批判 我们的研究课题,是发现中国哲学中辩证法、唯物论要素的发展法则;但却有两种偏见,阻拦着我们的去路。第一种偏见,是中国哲学否定论。其中心论点,是说西洋所谓哲学,乃纯粹思惟的科学,其存在与发展,是以思惟的自由为基础的,而中国没有自由;所以西洋自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经过斯宾诺沙、莱布尼兹以至康德、叔本华等所研究的哲学根本问题,如像思惟与存在的关系,宇宙的本质,认识的特性、方法与限界等问题,在中国几乎没有发生;中国人历来所研究的范围,不出乎人生,如伦理问题及日常生活上常识的说教。所以中国根本没有哲学,现在所有的哲学,都是由外国—欧美日本及印度翻译而来,中国本身,决没有自力发生哲学的可能。第二种偏见,是中国哲学特殊论。其意思为中国本有自己的哲学,但中国的哲学,既不是唯物论,又不是唯心论,而为中国所独有的一种特殊哲学。这两种偏见,前者以黑格尔、哈克曼为代表,后者以郎格为代表,而在中国现在,似乎也颇有附和者。这两种偏见,虽然出发点不同,结论互异,而却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态度,这就是否认中国有辩证法、唯物论要素的存在,因而也否认建立中国唯物论史的可能。 但是,我们却有充分的根据,不能同意中国哲学否定论与特殊论的命题及其态度。第一,所谓哲学,并不是纯粹思惟的科学,而是对于客观存在全体—自然、社会及思惟一的综合的科学的理论的认识,也就是关于客观存在全体的普遍法则的科学。哲学所以成为关于思惟法则的科学—论理学,正因为其为存在全体的普遍法则的科学;如果哲学不是存在的论理学,便不能是思惟的论理学。第二,哲学并不是某特定民族或国家的独得秘义,而是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共同范畴。就人类社会进化史而论,在氏族制社会末期奴隶制社会抬头的阶段上,氏族的宗教神话观念,必然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提高—农业生产样式的支配,商业交换范围的扩大及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氏族血统纽带的弛废等等而发生动摇,这时期哲学便脱离了宗教神话,而成立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且其思想的基本内容,也必然是宗教神话观念的正反对物,而多少是无神论= 唯物论性质的体系。又因为客观存在的发展法则,本质上是辩证法的,是与唯物论不可分离的,所以奴隶制社会初期所发生的哲学的最初形态,经常是原始的辩证法、唯物论。第三,只要承认中国人也有其认识客观存在法则的方法与成果,便不能不承认中国有哲学的存在;只要承认中国社会的发展并未曾停滞在奴隶社会以前的阶段,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有自己的哲学发展史。第四,历史上的哲学,外表上尽管有五光十色的名目,而实质上只有唯物论与唯心论。因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就是决定思惟与存在的真实关系或客观存在的本质。是思惟决定存在呢?还是存在决定思惟呢?客观存在的本质是精神呢?还是物质呢?一种哲学,对于这个问题,只能作一个答案。肯定了前者,便是唯心论;肯定了后者,便是唯物论。此外对于这个根本问题,迴避不谈或保持调和折衷态度的,本质上都是此二者的不鲜明形态或不彻底形态,绝不是第三种的中性哲学或超然哲学。第五,从宗教神话到哲学的发展,是一个到对立物转化的辩证法过程,宗教是颠倒的世界认识,哲学是真实的世界认识;而世界—客观存在的本质,为物质的辩证法的范畴,所以一切的哲学,那怕是最接近宗教的主观唯心论或唯我论,也或多或少地或明或暗地包含着辩证法、唯物论要素。这种要素的获得,是哲学所以成为哲学的前提条件,如果完全缺乏了这种反映客观存在本质的要素,如果与客观存在的真实性完全没有合致的侧面或部分,便根本上不是哲学。因此,哲学发展的过程,就是辩证法、唯物论要素的发展过程。第六,哲学是意识形态的特定形态之一种,规定其发展样式的根本条件,计有三个:首先是生产诸力与生产诸关系的构造特征;其次是社会的政治机构=阶级关系的性质与形态;最后是实证科学—尤其自然科学的发达水准。此三者相互结合而规定哲学的发展,并因其结合的样式不同,使同一发展阶段的哲学互异其相貌;但相貌上虽有其特殊的个性,而实质上则仍与一般的哲学同其范畴。第七,所以谓中国没有哲学或中国只有特殊哲学,或否认中国有辩证法、唯物论要素的存在与发展,都是毫无根据的偏见。 这两种偏见的逻辑根源,在于不理解哲学的一般形态与个别形态的辩证法。伊里奇说:“首先,对立物(个别形态与一般形态中的对立)就是同一物。个别形态不导入于与一般形态的关联中,便不存在;一般形态,只有在个别形态中,通过个别形态而存在。一切的个别形态(在某一方面)都是一般形态,一切的一般形态,都仅只近似的把握着个别形态。一切的个别形态都不能完全纳入一般形态之中等等。”中国哲学的否定论,显然是以一般抹杀了个别,根本上是抽象化的唯心论;中国哲学特殊论,则是以个别抹杀了一般,根本上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机械论;所以都是以偏概全的一孔之见,毫无是处。如果从实践上加以分析,则可知前者是世界帝国思想蔑视殖民地文化的反映,后者是东方神秘主义的民族自大或盲目精神的表现。而其所以能在哲学的研究中,引起相当严重的偏向,则由于中国的哲学发达水准落后,一般人对于哲学的本质及其发展法则,缺乏科学的理解。\\\\\\\" \\\\\\\"厘清中国哲学发展演进脉络 上讫先秦,下至晚清,立足传统,发前人之未发\\\\\\\"